【特别策划】求职路上我成长 【特别策划】求职路上我成长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29浏览次数:2143

   当毕业生们将学士帽抛向蓝天,也就意味着他们即将“抛出”简历,成为名副其实的“求职者”。从起初决心“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逐渐演变成为“找一份好工作”到“找一份工作”,求职路上的毕业生由“初出茅庐”成长为“过来人”又经历了哪些?让记者带领你们阅读毕业生在求职路上的故事,他们今天走的路也许就是你未来要跨过去的坎。

网投:做到“三不交”
 
    步入大四的第一天,不少同学就开始对找工作跃跃欲试。由于要完成毕业论文以及其科目的学习,选择正式走出校园开始工作的毕业生很少。于是,网投和网申成了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而网投跟网上购物一样,需要小心谨慎以防受骗。管理系李基华就曾遇到过骗子公司。
 

应聘(实习记者 林嘉杰)

 
    李基华从十一月份就开始通过前程无忧求职网等网站投出自己的简历,不久后便收到广州骅银投资有限公司让他前去面试的回复。刚到这间公司,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排队等候面试,而是一头雾水的填写申请表。面试时面试官也不问他的过去经历和未来计划,而是三人一组听面试官夸夸其谈,吹嘘黄金是如何容易赚钱,并不像正规的公司企业般针对简历与应聘者交流。此外,他发现这家公司没有筛选过程,而是来者不拒。
 

毕业生分享面试心得(实习记者 刘慧莹)

    此外,有部分毕业生也曾经遇到在网上投简历收到回复,让他们去面试一份5个工作日,工资2800—3500之间的工作等此类的现象,他们表示当时立即就反应过来这是间骗子公司,正规公司不可能在不了解应聘者的情况下给出薪酬的。针对此类现象,李基华总结出“三不交”: 不交钱、不交证件原件、不交心。网上找工作要留多个心眼,多上网查找应聘企业的资料,他说:“是假的总会有破绽的”。我院招生就业办招生就业科科长郑芝鸿建议毕业生在网上投简历前要了解投职企业的信息,不能盲目的投,并用笔记本记录所投简历的“去处”,避免收到骗子公司的面试通知而迷惘着自己是否投过简历到此公司。
 
面试:把好嘴上功夫这一关
 
    如果说简历和成绩单是敲门砖,那面试时的言谈举止就是攻克面试官犀利言语,拿到企业offer这张通行证的“有利武器”,要想在用武时能够如破东风,那么平时我们就得多去“磨”。经济系李同学就因为没有好好“磨”,而失去了一份物流公司货代职位的工作。
 

抓紧时间补充简历(记者 李斐斐)

    他告诉记者,面试时,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其他应聘者干脆利落的总结自己的观点时,他却不知如何将脑海中思索的结果表达出来,最后他止步于第一轮面试。李同学总结失败的原因,在于比较少参加此类分组讨论的面试。现在的他经常参加面试来积累经验。他说:“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收获。”也许部分毕业生还在思索着面试官会不会设置场景随时考验应聘者的应变能力,或者制造突发事故考验处理能力,与其花时间在设想上,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实战,锻炼好“嘴上功夫”。
 
定位:了解自己最重要
 
    记者把求职者分为了“逃避型”、“等待型”、“准备型”、“努力型”四种,采访过程记者发现大多数毕业生都归到“准备型”这一类,极少数毕业生属于“逃避型”,所谓“逃避”是不愿意面对职场淘汰的打击,宁愿宅在宿舍等待毕业。而对于“逃避型”求职者,郑芝鸿表示,找工作就是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如果连第一份工作都不敢接受,那其他工作也就等于是“空头支票”了。而对于“准备型”的求职者,找什么样的工作成为她们首先要确定的事情,也就是要把自己放在哪把“椅子”上。
 

应聘者在招聘企业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实习记者 刘慧莹)

    正准备去参加招聘会的经济系钟紫琪表示,能找到跟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是求职者所希冀的,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起码还有理论知识支撑,如果让她从事技术型的工作是有难度的,比如计算机等。而法语专业1班的李泳意识到小语种的就业范围不是很广,而且目前学法语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可能她正式毕业的时候已趋向饱和。李泳为自己的就业制定了一个程序:先定位,后分析,再准备。(记者 尹海英)

时间:Nov 29, 2011 1:00:00 AM   

录入者:魏晖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