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疯狂”英语VS“失落”语文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14浏览次数:2070

   汉语能力测试(HANYU NENGLI CESHI,简称HNC),民间戏称汉语四六级。该测试是中国首个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测试项目。因为和时下流行的托福、雅思的考试形式更为接近,不光是读、写,在一般语文考试中见不到的“听”和“说”也有涉及,所以该测试一度被网友戏称为“汉语四六级”。

  汉语能力测试一推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汉语也有考级了?考级能否反映参试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否重新唤起国人对母语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争议。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众所周知,以书法、诗词为代表的汉语文化曾经傲然于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外语教学的升温,中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对汉语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愿问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以及提笔忘字、写错别字、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恰当使用等现象也十分普遍。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亟须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汉语生态环境。因此,由国家权威机构推出“汉语能力测试”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
 


英语热,汉语冷?(网络图片)
 
  作为外语特色鲜明的高校,我院的语文教育状况又是怎样呢?强外语的确能让学生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但培养外向型的人才不等于丢掉母语,学好母语,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成为社会的栋梁。
 
两语相比,汉语受挫
  在现行的高考中,英语是必考科目;大学英语没过四级就毕不了业;在研究生的录取中,英语多数情况下具有一票否决权……披上了“科举”的外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反,语文就像被这排山倒海的外语教育所掩盖。
 
  为了解当前大学语文学习情况,记者在学院内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68%的学生除上课时间外,每周会花两个小时以上学习英语,而只有9%的学生每周会花费相同的时间在语文学习上,更有26%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为零。当大学生们还在认为“我是中国人,难道我还不懂中文”时,你是否需要借用手机输入法中的词组才知道某个字怎么写?你是否将“角色”中的“角(jué)”说成“jiǎo”?你是否能准确使用“的”、“得”、“地”这三个简单的汉字?
 
  对于学生不重视语文而频出错漏的现象,学院中文系的龙灿宇老师深有体会:“我曾经批改过一些实习生的入职试卷,感觉他们对语文实际应用方面还是没达到要求。在写文章时他们依然会写出语法错误、逻辑不通的句子。就连一些公文、通知的格式都不知道。这很多时候成为用人单位不聘用该学生的理由。”   
 


“我为英语狂”?(网络图片)
 
  如今大学生急着准备英语四、六级,报考雅思、托福,而他们阅读中文读物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学英语的繁忙与学习汉语的萧条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国民学习英语的狂潮与对母语的淡漠的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泱泱汉语,何以失落
  作为文化传承和沟通工具的汉语居然不受国人重视,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细微之处见真章,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一方面,有些学生与家长对中文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存在误区。从中文系转专业到管理系的小杨告诉记者,当初她服从志愿分配安排去了中文系。而小杨父母认为读中文专业理论知识多于实际应用知识,只可以当兴趣研究,因此并不适合就业。
 
  那中文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不好呢?笔者还走访了学院就业指导科科长、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指导老师郑芝鸿。他表示,前几年中文专业就业情况比较不如人意,并不意味着之后还会持续。我院2011届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且就业层次比较高。他认为中文专业报考不热门已经导致市场需求旺盛,而外语类专业在经历专业大热门后,已经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热情低落。在调查中,同学们比较喜欢课堂互动、课外阅读、人文社团活动等这类语文教学方式。但是,目前大学语文的授课方式还属于传统型填鸭式,同学们学习语文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枯燥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上课时只听感兴趣的内容。更有同学坦言这不是专业课程,完全不放心思在上面。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错别字
 
  有学生说:“大学语文已越来越被学校和非中文系学生忽略。为了应对所学专业的考试,非中文系的大学生在语文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他们希望大学校园应提供更多的此类教学平台,让非中文系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保护母语,任重道远
  对于母语冷、外语热的趋势,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负责人周健教授认为:“不论你学习什么专业,母语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他表示,第二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努力学好外语,更好地跟外部世界沟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汉语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不应受到冷落。
 
  在国内,汉语受到了冷落,从少儿到大学生,许多青少年以及家长,重视英语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汉语。而在国际上,亲近和保护母语是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通行做法。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并把每年的2月21日作为“世界母语日”。
 
  保护母语,刻不容缓。庆幸的是学院一部分学生也已经逐渐认识到母语的重要性。在问卷调查中,45%的学生认为,大学开设《大学语文》或等相关语文课程十分必要,因为对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及职业技能很有影响。希望通过这类课程能对个人交流、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训练。
 
  如今,教育部为保护母语出台汉语能力测试重新引起国民对汉语的重视。对此,周健说:“参加汉语能力测试的确能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因为你必须准备才能去考试,在备考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汉语拼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方面还有很多知识、能力的欠缺。备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汉语水平提高的过程。当然,汉语能力测试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
 
  保护母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国民意识的觉醒与长期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当今全球性的“汉语热”之时,我们更需要比任何一个国家更爱护我们的母语。作为中国人,保护母语,任重而道远。(记者 黄咏絮 张烁彬)

时间:Mar 14, 2012 9:16:00 PM   

录入者:魏晖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