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坛】张海鸥教授:乐观旷达的苏轼把苦难淬成诗意

录入者:谢丰发布时间:2021-05-13浏览次数:1072

   本网讯 5月10日下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海鸥教授做客博雅大讲坛,他以“苏轼诗词中的人生智慧”为题,为师生讲述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毅主持,副校长赵福春出席讲座。

讲座现场 (彭莉莎 摄)

  讲座伊始,张海鸥教授介绍道,苏轼在文、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人生智慧的全才。张海鸥教授认为:“不仅如此,苏轼更是一位顶级的思想家、学问家,西方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看不尽的卢浮宫’之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苏轼也是说不完看不尽的,苏轼是丰富的、博大的、精深的,如山高如水长,既海涵地负又和蔼可亲。” 

  随后,张海鸥教授以诗词为线索,带领同学们共同寻觅苏轼一生坎坷却仍然乐观旷达的真谛。

主讲人张海鸥教授(彭莉莎 摄)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也只造物有深情,故遣佳人在空谷。”张海鸥教授深情地朗诵了《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他指出,其中的“名花苦幽独”“佳人在空谷”,正是苏轼对于生命的思索,在苏轼的眼中,生命是苦闷的、孤独的,虽漂浮着一点凄怆,但却依然美丽、清淑、自然、自由。生命就像一株海棠,时而嫣然一笑,时而酒晕春睡,时而“绝艳照衰朽”令人珍重爱惜。苏轼以海棠自喻,表明自己不因贬官而改变其高尚情操,以名花与自我两相辉映,表达了自我不屈的个性、潇洒的情态与豪放的人生态度。

  有言道:一味地执着经不起挫折。“至刚则易折,至皎则易污”,然而备受打击的苏轼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44岁的苏轼被贬谪黄州,《卜算子》中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孤鸿”便是苏轼当时心情意绪的写照,那时他的人生因“乌台诗案”陷入低谷,一个“孤”字,道尽了他的清高与孤独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然而这只孤鸿有他独特的持守,宁愿忍受孤独、寂寞、凄苦,也不改变自己清高的持守。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匹夫不可夺志”,他亦不愿弯下自己的铮铮铁骨。但苏轼从来不会被轻易的打倒,《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张海鸥教授评析道,“这是何等的阔达,又是何等的豪放,即便身处苦境,苏轼仍身怀感恩之心,以其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以其高深的生活智慧参透人生的意义。”

  在师生们还沉浸在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智慧中时,张海鸥教授又带领着师生进入了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意境中。在苏轼的人生理解中,他认为的人生是短暂、超脱、多变的,同时又是实在、可超越的。他在诗中叹道:“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的确,人类生命的常态就像杨花一样美丽却短暂、飘零却无奈,因此更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感恩所遇见的一切,感恩过往。

  临近讲座尾声,张海鸥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谈到,爱是生命的动力,是生活的激情,甚至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意义,人类之爱是丰富的、多元的、智慧的、有情有趣的。因此,他鼓励同学们多去品读苏轼的文学作品,学习该何面对生活的挫折,如何继续热爱生活,继续去热爱我们的生命。

  最后,王毅教授高度评价了张海鸥教授的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的成就,他希望同学们通过张教授对苏轼这一人物形象饱满细致的阐释,在思维和学问方面能够有新的启发,真正明白何为“读书”、何为“明理”;更要深入学习古典诗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记者 李炜 周泳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