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坛】于奇智教授:筑造与栖居的审美智慧

录入者:校办宣传科-洪玉敬发布时间:2022-06-20浏览次数:1088

本网讯 616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于奇智教授做客博雅大讲坛,在F101学术报告厅以“筑造与栖居的审美智慧”为题,带领同学们体验大千世界下的“筑造”与“栖居”。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徐枫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于奇智首先抛出问题:我们如何面对世界?我们如何学习面对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强调每个人都无法摆脱世界后,于奇智告诉同学们,与其恐惧世界,不如转而亲近世界体验其美感哲学家梅洛·庞蒂面对大千世界主张活生生地体验,他坚信肉身是通往世界的第一道关口。基于庞蒂的这一观点,于奇智引出适合的场所这一概念,并针对其意义和宜居条件作出解析。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容纳自我并供自我自由使用的空间,是一个需要精心建筑装饰的空间。空间的宜居条件据人的大脑的不断分割组合来选择、创造,人作为一个有机体,其活生生的体验、身体感知的首位性、大脑试探边界并不断解域,是我们思考审美的一种出发方式。

于奇智作讲座演讲

于奇智以海德格尔林中漫步的故事为开端,联系生活实例,并引用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中的第五个梦来为同学们形象地描述了“边边法”,即一边是日常生活,一边思考重大问题的形式。他以此来总结出人的存在与他人存在的关系可以推己及人。他表示,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并不是很多,但我们的大脑却能想到很多,因此进一步提出了特殊常具有敞开性、更具有远见的美用的观点。

“栖居就是一种逗留。”于奇智从品味咖啡着手展开了对栖居的思考:由享受一杯咖啡来逗留于满足的感官中走向和平,在和平中持留、逗留、满足,体现出安宁,而这就意味着自由。他借此指出人的存在基于栖居这一事实。他随机邀请一位同学朗读了《人,诗意地栖居》这首诗歌,以此来筑造出一个可以栖居的空间,这也让现场师生们亲身经历了如何筑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栖居环境的过程,并由此陷入对栖居更为深刻的思索中。

在现场的交流问答环节中,师生们踊跃向于奇智提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2020级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蔡茵茵表示,虽然自己的专业与讲座并不对口,但她却在于奇智教授的引领下真实地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要为自己构造一个诗意的人生,也要为整个人类创造一个诗意的世界”,徐枫对于奇智的一番演讲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也是对所有在场师生的寄望。(记者 林馥梦、方艺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