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部第一教研室举行“1+1”模式之“AI赋能英语拓展课教学”交流分享会

发布者:大英部-蔡燕玲发布时间:2024-10-27浏览次数:10

10月24日下午,为了探讨如何将AI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打造精品课程,大英部第一教研室在G302举行了“1+1”模式之“AI赋能英语拓展课教学”交流分享会,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宋灿华主持。

宋灿华老师主持会议

宋灿华向参会老师们介绍了会议议程之后,田娟红、黄清媚、于洪鉴和姚远晨四位老师逐一进行了精彩的经验分享。

首先,田娟红老师分别从课程介绍、AI赋能设计思路、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基于《英国概括》的课程特点,田老师确立了通过教学中深度融入中英文化对比,培养学生扎根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包容理解和欣赏的态度等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田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借助AI赋能的教学任务,比如剑牛划船比赛与中国龙舟赛、英国家庭价值观与中国家庭价值观、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德雷克环球航行与郑和下西洋等中英文化对比案例。这些教学任务以中英文化对比为核心,涵盖了多个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田老师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AI工具进行信息搜索和分析,并通过和AI对话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内涵。这种设计思路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借助AI的强大功能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利用AI工具,对中英文化对比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在剑牛划船比赛与中国龙舟赛的案例分析中,学生们发现尽管两者在规模、参与人群等方面存在不同,但都反映了各自民族对水上运动的热爱以及对团队协作精神的推崇。

田娟红老师在分享经验

随后,《中国文化概况(英语)》课程负责人黄清媚老师从AI方案介绍、任务介绍、学生作品与实施感想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该课程以任务产出导向法为基础,在教学中,依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情境,设立一个单元任务,引导学生使用AI工具完成小组任务,包括对话“孔子”、对比分析《孙子兵法》的AI翻译和传统英译本、绘制汉字演变时间轴、完成书法作品(内容为AI生成的诗词)、撰写园林导览解说词、制作京剧表演海报以及制定中华美食“龙虎榜”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充分利用AI辅助完成小组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此外,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AI工具进行资料搜索,信息筛选、整合和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黄清媚老师在分享经验

最后,于洪鉴和姚远晨两位老师代表《英语演讲与辩论》(创新班)课程组进行了经验分享。两位老师以Unit 2 Preparing for a speech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采用什么样的AI教学工具?”、“AI教学工具如何有效融入《英语演讲与辩论》课堂?”、“如何基于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等焦点问题。在两轮的课堂实践练习中,课程组老师们引导学生利用AI平台完成演讲的准备、实施、改进三个部分:(1)基于“Kimi”、“讯飞星火”等语言大模型生成的选题结果和个人思考,帮助学生确定演讲主题、搭建英语演讲架构、辅助修改演讲稿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2)根据老师录制的课堂即兴演讲1分钟视频,学生利用AI平台“通义听悟”实时转写演讲内容与AI评价;(3)学生根据AI评价内容,以及课上老师总结点评和同伴互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演讲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演讲与辩论的技巧,还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于洪鉴老师在分享经验

另一方面,四位老师也都指出了AI赋能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利用AI工具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在与AI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姚远晨老师在分享经验

最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同四位老师的分享为英语拓展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AI赋能教学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有助于启发各课程团队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探索引入AI赋能教学,从而提升教学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体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英部 宋灿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