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月]阿拉伯语系开展建设“一流课程、”“思政课程”大讨论活动(1)

发布者:东语学院-蔡丹丹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次数:242

115日下午两点半,阿拉伯语系在F301开展了建设“一流课程、“思政课程”大讨论活动(1)——提高认识。本次讨论会属 “教学质量月”活动之一,由系主任杨建荣教授主持,阿语系乔璐璐等五位专业教师参加。此次大讨论活动主要围绕“一流课程”、“思政课程”以及“新文科建设”这三大话题进行谈论。

针对“思政课程”这一话题,徐娴老师结合自己申报的校级思政课程改革项目——《阿拉伯文学作品选读》,向大家介绍了“思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目的及其意义所在。她谈到:课程思政是全新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德育载体,课程学习中的思政元素能顾很好地辅助专业知识,使得教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通过课程思政达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作用。此外,徐老师还谈及了思政课程建设的创新点及特色之处,她认为: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不再把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局限在政治课堂,用重复、单调、说教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而是将其扩展到其他课程中,让教师在授课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实现把核心价值放在课堂讨论中引领、把国家战略放在专业教学中宣讲、把文化自信放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的创新意义。

乔璐璐老师则就“一流课程”的申报、建设和开展这一话题,结合自身申报的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基础阿拉伯语(3)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什么是“一流课程”、“一流课程”申报的几种类型以及该课程在前期开展准备工作等情况。她指出:“一流课程”的建设与思政课程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建设“一流课程”的一大创新和特色之处所在,两者相辅相成。此外,乔老师还谈到:“一流课程”在课程授课内容设置方面应补充加入与主题相关的文化导入,以丰富学生对阿拉伯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知识的了解。不再是就语言学语言,而是要通过利用好语言这门工具,对阿拉伯社会有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中阿交往,成为对社会和祖国有用的外语人才。

在本次大讨论的最后环节,系主任杨建荣教授就日前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召开的新文科建设会议的会议内容和精神和全体教师进行了谈论和学习,他谈到:新文科建设是当今社会大变革时代的需要,我们要深入学习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题为《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从而推进阿拉伯语教学在新时期新变化下的教育工作。此外,杨教授还和老师们一共分享了王华校长在科研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内容,王校长提出了高校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应扮演的新角色,我们都应用心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大讨论旨在提高阿拉伯语系教师对“一流课程”、“思政课程”以及新文科建设这三大主题的认识和了解。据悉,针对这三大主题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阿拉伯语系将在下次大讨论中进行规划和制定。(东语学院  徐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