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姜景奎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区域国别研究之内容·方法·目标”的学术讲座。姜景奎教授是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及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副主任委员、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姜景奎教授主要从事印度文学文化、印度宗教、南亚区域国别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此次讲座是本年度“南国学术讲堂”系列讲座之一,吸引了全校对区域国别研究问题感兴趣的师生们踊跃参会。东语学院副院长许静华副教授主持讲座,东语学院院长池圣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田克萍副教授出席了本次讲座。
会议现场
姜景奎教授主要从五个方面就区域国别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目标进行了阐述。他首先从时代背景入手,解释在新时代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必要性——我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者,需要进行区域国别研究,与更广阔的国际社会接触,强调区域国别学虽然与多个学科有关,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接下来,姜景奎教授以印度研究为例,对“区域国别学”进行阐释。他认为,区域国别学是基于地域的领域之学,地域指地理、方位、空间,领域指学科、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其研究具有基础性、学术性、前瞻性特点。
姜景奎教授指出区域国别研究不等同于智库研究,他强调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提出:高校开设区域国别学的宗旨应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视域、对方视角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即“三视人才”。他特别强调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学者们,不仅要对对象国、地区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更应对本国历史文化具备深厚的知识素养。同时,他也强调在对象国、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应亲身到荷塘里去,到水和泥里去”。
最后,姜教授对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总结。他提出,今后区域国别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发展中国家、地区,因为发展中经济体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需要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理念、模式、课程进行创新,构造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实现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国际化,到对象国、地区进行田野调研,到发达国家学习区域国别研究的方法,与国际同行进行经验交流。姜教授还指出,我国需建立自己的区域国别领域的数据资料库。关于外语专业师生比较关心的外语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问题,姜教授认为,外语中的非通用语,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门槛和重要工具,从事区域国别研究,外语能力是必不可少,但是仅仅懂外语则远远不够。在讲座的最后,姜景奎教授又诚恳而详细地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金丽华)
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