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乘势而为
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而为
刘建达
2011年12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刚刚接受省学位办专家组对我院新增学士学位单位及专业申请的评审工作,同时新制订的学院“十二五”规划又明确提出了我院“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学院上下凝神聚力的时刻,学院第一届第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进一步商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学院发展大计,对于推进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学院“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申请评审工作顺利结束
为迎接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评审工作,学院健全迎评机构,组成迎评队伍,全院上下全力以赴投入迎评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办学理念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凝炼,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12月4-6日的专家实地评审考察中,得到评审专家的好评。
(二)依法治校深入推进、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学院坚持依法办学。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党委保证、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学院通过“双代会”、“战略研讨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学院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以及研究学院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并贯穿于治校办学和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教育事业发展平稳有序。
(三)教学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学院进一步健全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本科教学管理规范》,组建了学位评定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学院着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外语”、“外语+专业”、“小语种+外语+专业”的融合,从2011年开始,在部分专业按专业大类招生,二、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方向,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开设复语专业,增强小语种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开设了2+2国际创新班,学生分别在学院和国外合作大学学习两年,符合条件的可获授双方大学学位。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参照国内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已形成三大特色:一是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是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相融合;三是重视实践教学。
2011年学院“质量工程”投入137.95万元,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个项目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立项项目立项。新增立项院级两批精品课程共18门、两批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共39门、两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86项。新增立项第二批特色专业1个,第二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第二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第二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项。有8门院级重点课程和20个院级教学研究课题顺利结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2011年,学院颁布和完善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导师制”,依靠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帮一”指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有35位高级职称教师和34位青年教师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开展了首届“十佳授课教师”评选,评选出10名“十佳授课教师”。举行了第二届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教学竞赛,评选出16名获奖者。继续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有11位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其中博士6人,硕士5人。继续实施“低职高聘”政策,有34名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讲师被低职高聘为副教授。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41.75%,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9.09%,分别比2010年增长9.12和5.39个百分点。
(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四项经费总额大幅增长,2010—2011学年度四项经费总额达到1318.77万元,比上一统计年度增长48%。生均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生均四项经费为1589.27元,比上一统计年度增长4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3950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30%。图书馆馆藏图书(图书数字均含电子图书)153.24万册,比2010年增加了78万册。生均图书为185册,比2010年增加了91册。投入921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成BB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开拓国内外实习基地,新增34个国内实习基地(其中,新增校内实习基地6个)和29个国外实习基地。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院继续大力实施“6S”管理,并加强基础建设,2011年,学院对运动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建成了混合型塑胶跑道。在行政楼和第二教学楼之间建成苏州园林风格的连廊园林,购入大量景石、绿色植物,改建喷泉,增设了候车亭,生态型绿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六)“三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学院健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读书工程”,开展“学习之星”、“优良学风班”的评选及组建“晨读俱乐部”、“自主学习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互助式学习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习守纪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自觉的养成。同时,通过学风促教风,开展“学风建设月”、“教学质量月”等活动,学院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初步显现良好态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各种竞技体育比赛获得较好成绩,在今年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首次参赛,获独立学院总分第二名。
(七)科研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新成立2个研究所,科研机构进一步健全。全年教师发表论文238篇,人均0.6篇。出版教材、专著14部。获准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项目5项,立项科研所专项课题4项,院级自选课题15项。举办学术讲座30余场(其中博雅大讲坛6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24人次。出版了4期《南国商学院学刊》。国际经贸研究所成立伊始即获得政府委托项目,为政府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服务。
(八)党建思政工作力度加强
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工作指导各方面均取得较好成效,成立了6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有党员877人(其中:学生党员696人) ,71%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九)办学成效日益突出
2011年,学院招生文、理科投档分分别高出省线33分和31分。高考录取投档分连续6年位居本省高校所办独立学院首位。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10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2%,2011届就业率与上年持平,其中经济系、东语系、中文系达到100%,起薪水平和就业层次逐年提高。呈现出“进口旺、出口畅”的特点。学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我院吴怡同学在广州亚运会上用微笑感动了亚洲,征服了观众,后亚运时代,“微笑”依然,再一次获得2011年度广州志愿“十杰”。2011年9月启动的2010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我院选评的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1年,学院举办了建校15周年暨独立学院成立5周年庆典,对办学以来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学院办学效果受到社会的肯定和褒扬。
同志们:2011年是我院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推动学院向前发展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以良好姿态接受了省学位办对我院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12个专业的评审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对我们学院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全院教职员工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为,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学院“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
2011年是学院“十二五”开局之年,经过对学院工作的凝练,制订了学院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
(一)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的“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外语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广外“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升质量层次,建设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工作方针确定为:育人为本,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服务社会,改革创新、改善条件。根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制订了“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展总体目标
经过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为此,制定两步走战略:
(1)到2015年,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提升,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得以形成,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初步建成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2)到2020年,全面提升跨越,建成教育质量优良、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社会服务和影响力较强、外语特色更加突显、商科优势更加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三)发展主要指标
(1) 办学规模: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达到10000人。
(2)学科与专业建设:按照“以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兼顾发展社会需要的其他学科”的思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学科专业发展内涵,强化学科专业发展特色,适当增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到2015年,本科专业总数达到25个,专业及专业方向达到30个。
(3)教学与科研:到2015年,力争建成5个院级特色专业、7—8个双语教学专业、院级精品课程5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0门、网络辅助课程达到100门;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1—2个;重点建设10个教学团队;正式出版10部专著和一批特色教材,争取每年主持或参与教研与科研课题60项,其中省、厅级6项;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专任教师年人均达到0、5篇),设立100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力争将《南国商学院学刊》办成正式出版学术期刊。
(4)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打造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按18:1生师比配置教师,到2015年学院教师总数达到560人左右,其中专职专任教师占60%以上。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5%以上,其中教授占13%、副教授占22%左右;专职专任教师中具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培养10名院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
(5)国际交流与合作:“十二五”期间出国(境)学习、研修、实践实习等学生力争超过2000人次,接收交换生、国外学习生200人次以上,专职外籍教师达到40人左右,与50个以上国(境)外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三、2012年及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主要工作任务
“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围绕建设一所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宏伟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院学科布局。为此,2012年及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的主要工作任务有: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特色和特色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原则,重点支持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建设。在适宜专业进一步推行双语/全英教学,重点建设一批全英教学团队和全英/双语教学课程。初步构建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教学四个基础平台。继续加强各类课程尤其是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材,推动本土国际化教育的探索。
加强教学过程控制,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对构成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输入、过程、输出)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健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机制,加大力度激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继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学分,构建包括专业实习、实验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论文(设计)、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等七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力争每个专业都能重点建设一个具有先进实践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践场所,3—5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成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按系列、分层次、有步骤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和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着眼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境)外研修学习,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引进中青年专家和复合型、双师型优秀人才,重点引进紧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加强学术团队整体引进,以带动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鼓励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内)学术会议或重大课题研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支持相关学科承办有影响的国际(内)学术会议,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层次,广邀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访学、讲学、参与研究。建立和完善学院管理队伍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工作激励、考核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理顺各二级单位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学院管理队伍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优化学科专业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继续坚持以文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兼顾发展社会需要的其他学科专业。促进多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发展,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定为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语种专业定为扶持发展学科专业。力争2-3个学科专业办出鲜明特色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促进学科专业交叉,积极培育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的学科专业(方向),发展若干个特色交叉学科专业(方向)。
(四)强化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建设目标,学院将致力于培养教师学术情怀,引导教师将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凝聚到学院科研事业的发展理念和目标上来;实施科研能力培育计划,推行科研导师制,新、老教师定期交往互动,推动年轻教师在学术上的健康成长;优化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重点培育和建设跨学科、从事应用性课题研究的科研团队,结合各研究所的平台作用,以期产出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加强与企业(行业)和其他高校的科研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横向科学研究。
(五)加快国际化教育步伐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院教育国际化的运作机制,探索“国际化教育”和“本土国际化”相结合的教育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拓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努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出国(境)学习、研修、实习、实践,重点推进本科生交换和研究生预科项目,着力拓展中外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此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有利于学生增强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的国际性课程,注意选用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教材,努力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聘请国外优质教师,实现“本土国际化”教学的目标。
(六)强化学生管理、为学生成才服务
建设学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依托其基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以多元文化展现为内涵,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教书育人功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同学们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多元文明的认识鉴赏能力,实现“学贯中西”的育人目标。
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制度,构建心理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预防、咨询和治疗三结合的心理健康保护体系。
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构建包括奖、贷、助、减、免、补、勤等资助内容的助学帮困工作体系,加大勤工助学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完善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教材建设,建立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等服务,努力保持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水平。
面向地方需要,积极构建有特色的社会活动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支教、援智、扶贫和大学生“三下乡”等活动,特别是依托学院外语、经贸学科优势,将建立外语翻译和外贸服务中心,为广交会等涉外活动、赛会和会议提供相关服务,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学生创业实习的重要基地,成为学院提供高品质社会服务的品牌。
(七)加强财力保障,改善办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将规划建成1.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体育馆、1.2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1.6万平方米的教师公寓和2万平方米的外语综合大楼,全面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学院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得到各方面支持,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即按规划推进各项建设工程。
建立信息化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第二期、第三期建设,全面提升校园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结合学科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十二五”期间年均实验室建设经费达到300万元,争取新建专业实验室10个左右、校级实验示范中心2—3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争取到2015年,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4000元以上。稳步推进图书资源建设,注意加强对新专业图书和电子文献的采集力度,力争到2015年,纸质图书达到80万册,电子图书达到55万册。
(八)推进“6S”管理,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树立“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的理念,继续推进“6S”管理,打造以“整理、整顿、清洁、清理、安全、素养”为核心的学院管理文化。推进后勤改革,完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健全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效能和作用。根据学院财力,有重点、有步骤改善教职员工工作、生活条件。加大校园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健全安全防范体系。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学院周边治安与交通环境。加强对师生员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展应急预演,切实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九)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着力提高党组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及考核管理体系,建设一支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党组织干部队伍。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积极推进把支部建在班上,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宣传工作内容、形式和载体,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院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加强民主和廉政建设,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和共青团组织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院发展。坚持依法治院、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进院务公开。
各位代表,同志们:再过两周,我们就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12年。2012年,是学院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关键之年;2012年,是我们迎来学位评审后的第一年;是我院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赢得社会良好声誉的又一个新开端。今天,我们站在学院发展新的起点上,展望学院“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美好前景,不由得心情激动。让我们站在关心、支持学院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上,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外语特色鲜明、商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时间:Dec 16, 2011 4:52:00 PM
录入者: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