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前沿】大学国际化的意义与衡量标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03浏览次数:922

     导语:交流与合作,这在全世界都是国际化的基本原则。通常是从交流项目开始,为此要寻找合适的伙伴学校。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合作中心(CIC)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维护和扩建大学的国际网络。国际合作中心首要的目标是为大学的各个研究机构招募国际上的研究者,另一方面,把本校的博士生和科研人员送往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便于支持这个目标,CIC建立由驻外联络处组成的国际网络,协助国际合作中心的工作。赫伯特·格里斯霍普博士(Herbert Grieshop)是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以下选登内容为自由记者尤利亚妮·魏登麦尔(Juliane Wiedemeier)新近就“大学国际化”这一主题的采访。

 
    问:国际性是机构们非常愿意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国际性在高校领域具体意味着什么?
 
    答:根据最简单的定义,国际性的大学是指外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所占比例特别高的大学。此外,该大学的课程是国际化的,能够传授国际性的内容和方法,能提供外语授课课程。国际化大学还意味着能够系统地为本校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创造出国的可能性。
 
    问:一所大学为什么要加入国际网络?
 
    答:研究领域必须进行合作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比如,柏林自由大学于2010年和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在流行病学领域合作设立国际研究生院,研究疟疾和肺结核之类的传染病。柏林自由大学有传染病生物学方面的专长,而海德拉巴则在生物信息学方面领先。双方能够互补,印度和德国的博士研究生能够极大地实现互相促进。
 
    在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国外留学的机会很重要。为此,我们需要由可靠的伙伴机构组成的网络。此外,加入国际网络也是做出一种姿态。自由大学有非常多的顶级科研人员,能够在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挑战时作出贡献,他们将这看做一个优秀的研究型大学所负有的全球责任。
 
    问:国际化的优势有哪些?
 
    答:对于学生而言有软因素和硬因素,而前者或许更重要。学生出国留学,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因此获得跨文化交往能力,通常也有多门语言的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很重要,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可以获益很大,比如,如果一个学经济学的学生到中国去一段时间,能够从一个奋起的新兴工业国家的角度来讨论自己的专业的问题。为此,两边的课程结构必须有相当的一致性,足以使在国外大学学习的课程能够在自己的母校得到承认。此外,这样的国外经历也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师从非常著名的教授或者接触到特别的历史文献,后者更多是对博士研究生很重要。
 
    问:国际化给大学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答:一个留学生,即使德语说得很好,与我们的文化圈接近,也需要更多的关照。再有就是,从世界各地来到一起的学生们知识水平会有所不同。为了减少差距,自由大学在特殊情况下提供补习课。另外,文化间的紧张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世界上的冲突会跟着进入大学校园。不过,这至少在德国还不是大问题。总体而言,文化上的挑战迄今更多地被看作一种(对大学的)丰富。
 
    问:一所国际性大学用哪一种语言工作?
 
    答:在一个理想的世界,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应该用多种语言。在德国的现实是,除了第一语言德语,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在德国获得学士学位,必须要会德语。但是在硕士领域,我们已经有了第一批完全用英语完成的课程。在自然科学领域,英语越来越成为通用语言,这方面我们目前也定期有用英语完成的博士论文。在自然科学方面用英语写论文,这几乎已经是常规。人文科学的情况因其特性而有所不同,因为文化与语言运用状况本身就经常是研究对象。
 
    问:大学怎么样实现国际化?
 
    答:交流与合作,这在全世界都是国际化的基本原则。通常是从交流项目开始,为此要寻找合适的伙伴学校。如果可能的话,还要把国外学期作为课程规划的固定组成部分。此外,大学还要积极地自我宣传,以吸引外国学生。再有就是各种类型的研究都会促进国际化,当世界各地的专家出席专业会议、交流知识,都几乎自然而然地建立国际网络。
 
    问:大学怎么样才能经受国际性的竞争?
 
    答:首先,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很重要。在这方面,科研的质量在国际上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半。如果该大学不是科研方面最强的,但有对学生和科研人员的良好照料和创新性的课程,也会使其获得良好声誉。从德国学生身上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他们所关注的不一定是哪一所大学最好,而是离爸爸妈妈多远,朋友们在哪里上大学,尤其是同龄人是怎么说的。
 
    问:怎么样衡量国际化的成果?
 
    答:典型的量化指标包括例如:相对高比例的外国留学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很高的在校学生出国流动性;客座国际学者人数众多等。与外国科研人员合作的出版物或者共同争取到的第三方资金也都在衡量范围之内的。
 
    与此相反,从质的方面说,给学生个人带来的影响效果就明显比较难以衡量。但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度过半年的时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还是毋庸置疑的。(来源:《经济观察报》)
 
   
受访者介绍:
    赫伯特·格里斯霍普(Herbert Grieshop):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文/采访:尤利亚妮·魏登麦尔(Juliane Wiedemeier),自由记者,柏林。
    译文:贾枝平
时间:Nov 3, 2011 10:05:00 AM   

录入者:陈惠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