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 悦读无假期——三等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04浏览次数:223

《窗边的小豆豆》心得

——蔡岱琪19工管二类二班

这是一本温暖的书,每一次阅读,心中都会有暖意。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作者通过自传的方式,记载了她在巴学园的学习经历。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因为过于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了,无奈之下,妈妈只能把她送到其他学校学习。这个学校,就是影响了小豆豆一生的巴学园。

刚来到这个学校,小豆豆就发现这个学校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围墙和大门,门口是两颗自然生长的大树,教室是用废弃的电车车厢改造的,每天学习的科目根据学生自己喜好来安排,没有固定的座位和同桌。除了这些以外,学校里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校长——小林宗作,这是让小豆豆觉得自己有生以来碰到的第一个真正亲近的人,因为校长在听着小豆豆吧啦吧啦讲了四个小时之后,不但没有厌烦,反而一边点头一边询问:“还有呢?”,直到小豆豆真的没有什么可讲为止。小林校长还鼓励大家自带午餐,让大家发动脑筋怎样才能让午餐充满“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巴学园里的人数不多,并且学习也快乐轻松,如果上午就可以将课程掌握,下午就可以用来散步或者游戏。校长还会请农民伯伯来当老师,教大家如何种植植物,告诉大家农田里小动物的习性。在寒假暑假,小林校长会组织大家去野外野炊或者泡温泉。在这种环境下读书的小豆豆,从刚入学时别人眼中的怪异、调皮的小孩,逐渐被大家理解和爱护。

除了小豆豆的校园生活,小豆豆的家庭无疑也是很幸福的,小豆豆的父母对她既宠爱又不放纵,无论小豆豆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妈妈都不会嘲笑她,不管她犯了多大的错,她的妈妈不是马上责怪她,而是耐心地教导她,她总是把衣服弄脏,总是跳进各种各样的洞里,甚至被学校退学,但是妈妈总是相信小豆豆是个心地不坏的女孩,这种信任,让小豆豆的世界里也充满了爱。

十年前的我看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小豆豆在校园中的经历,心中只是羡慕小豆豆快乐的生活,最近又再一次看完了这本书,更能感觉这本书带来的温暖和在教育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如果人生中能够遇到小林校长这样的好老师,拥有跟小豆豆一样开明的妈妈,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在我们的成长教育中,大家所相信的是名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第一所学校中,小豆豆是不被老师接受的,因为她不是一个乖小孩,老师不会喜欢她,如此调皮的她被学校退学了。而来到巴学园后,小豆豆的成长环境改变了。小林校长有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因此小豆豆在旧学校里被认定为是问题儿童,而在巴学园里她却成长成一个富有想象力、动手能力强、富有同情心的小孩,这正是因为巴学园推动了她本性的发展。巴学园里的教育中老师尊重儿童,善于倾听,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给予了他们强大的自信。在我们的教育中,虽然说着因材施教,但事实上却希望每个人都一样。

小豆豆的成功不仅有学校的影响,更有家庭环境的影响,说到小豆豆的家庭就不得不提小豆豆的妈妈,小豆豆妈妈对小豆豆的爱不只是停留在满足小豆豆的衣食住行,她更希望小豆豆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自信的勇气。无论小豆豆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她总是认真地倾听,她总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小豆豆的行为举止。当小豆豆被学校退学,她没有让小豆豆知道真相,而是简单带过,保留小豆豆对学校的美好印象。并且只要是小豆豆喜欢的,她几乎都没有拒绝。小豆豆妈妈一直以来都守护着小豆豆的个性,在她看来,这就是小豆豆与其他小孩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对比我们的家庭环境,大多数家庭中都没法做到如此的包容和鼓励,更多的反而是压制和否定。


寻真

——辜佩筠19法语1班

在《小王子》的扉页上,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道:“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一个大人。”《小王子》是一本非常治愈的童话,在其中我们都能有所反思、有所懂得。小王子千奇百怪的经历是世故、外在的大人与纯真、内在的小孩的一场场对话,是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一次次讽刺与抨击,对真善美的一首首讴歌。

这本书从一位迫降在沙漠的飞行员的视角展开叙述,从小王子孩子般的角度看世界,飞行员说:“我是个爱幻想的人,不习惯那些太讲究实际的大人,反而喜欢和孩子们相处,孩子自然、令人愉悦。”喜欢和孩子们相处,无非就是因为孩子身上都保有着的那份纯真,而大人眼里只有金钱、虚伪、盲目、贪婪。《小王子》创作于二战最关键的时刻。1940年,法国战败,国内失去了生机,充满着痛苦,而作为飞行员前身的圣埃克苏佩里因为离开了天空与飞行,开始对生活的感到失望。带着对飞行和自由的渴望,圣埃克苏佩里写下了《小王子》。

这本书让我反思“真”的来由。因为有很多造成我们不快乐的因素,因为我们的看法想法被世界改变得不再那么纯粹,我们逐渐在得到之中丢失,在成长之中忘却了小时候的纯真。

什么是“真”?“真”是真实,是单纯,是敢于做自己。比如爱情,无论走到哪个星球,小王子都不会忘记,他有一朵美丽而骄傲的玫瑰,那是他的爱人。后来,他遇见了懂他的狐狸,狐狸比他成熟、智慧,教给他责任与如何去爱,给予他超越友情的爱。在感情上,“真”就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承担应有的责任。“真”是在我们经历了世故之后,依然能保持那个本来的自己,依然有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净土,不被污染。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成功”,我们关心着金钱和利益,因为“关系”,我们每天生活在虚伪里,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渐渐,我们离纯真越来越远,开始变得现实和虚伪。小孩子的眼里只有快乐,而大人的眼里不再纯粹,孩子时的梦想,长大后却变成了无奈。现实社会是残酷的,适者生存推着人往前走,种种得失压得人喘不过气。在欲望之下,能否保持住那一份“真”,是每个人人生的节点。

“真”是成年人最宝贵的东西,也许我们并没有丢掉那一份“真”,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敢于“真”。在社会的熔炉下,尝试留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不为世俗眼光所动摇,活得自我、自在。我们需要更多在生活中的智慧和勇气。


《小王子读后感

——黄若琳20级英语专业英语一班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狐狸对小王子所说的这句话,是一个人在等待着他爱的人时那期盼迫切的心情,甜蜜的等待的确让人感到迫切,焦急,数着时间盼望着约会的时间快点到来。

从我读过《小王子》以后,我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比得上它,埃克苏佩里用简单幽默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妙的画卷,这幅画有着光怪陆离的想象,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个世界是一座天堂。

这个世界有一只想要寻求驯服的狐狸,骄傲虚荣的玫瑰花,危险的需要时刻提防的猴面包树,还有一为天真充满童趣的小王子。小王子离开了他的B612星球之后又遇到了控制欲十足的国王,在不断逃避现实而进入喝酒死循环的醉鬼,顽固守旧而一成不变的点灯人……书中借用了小王子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人性的缺憾以及曾经是小孩的大人们逐渐变成现实而虚伪的悲哀现实。正如前言所说,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小孩,人们总是感慨自己变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一种人,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小孩,也曾有过充满童心的那一面,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自己丢弃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猴面包树,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它是再普通不过的树,甚至因为树的果实可以充饥,猴面包树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树,但在小小的、一天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的B612星球,如果没有在猴面包树还未长成之前拔除它,整颗星球就会被猴面包树占领,再也没有人类的立足之处,对于小王子来说,如果不时刻警惕星球上的一草一木,他就会失去他的星球。小王子讲述的这个新奇的观点时也在告诉我们,安逸的背后依旧暗藏危险,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那位可怜的土耳其天文学家,因为着装不当,没有人相信他的演讲,而在第二次演讲时,由于服装制度的改革,他穿上了西服,这一次,人们相信了他对天文学的新发现。如果这个无辜的天文学家没有改变他的服饰,他的发现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才能被公布于世。同样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与这个场景类似的事件发生,还有许多人与这位土耳其天文学家一样的遭遇,如果他们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服饰”,也无法改变人们刻薄肤浅的眼光,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新发现仅仅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而无法公之于众。

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地理学家刻板、教条,他从来没有爬过任何一座山,也没有游过任何一片海,他只是把自己拘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着探险家的到访,主观地考察探险家的品格,然后看着探险家带回的难辨真假的证据,得出与现实已经不知相差多远的结论,记录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没有改变,墨守成规,缺乏实践和对事实的判断能力。

《小王子》中通过小王子的游历讲述了太多太多道理,这是大人们常常犯的错误,而他们总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小王子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最后他的灵魂已经超脱了沉重的肉体,回到了B612去,和他的绵羊,玫瑰花和狐狸永远地在一起。曾经我带着好奇百度过这个问题:小王子最后死了吗?有一个答案使我印象深刻——是的,小王子死了,被毒蛇咬死的。大人们都这样说。

大人们真是奇怪呢。




童真与爱永不熄灭

——纪尹淋19商务英语1班

当孤独的圣埃克苏佩里与孤独的小王子相遇时,他们遇见了最懂得对方的心灵相通的人。大人们对于圣埃克的画的评价都只浮于表面,看到什么便说出最直观的印象。因为大人们的眼里只有桥牌高尔夫以及政治之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所谓童真已经在世俗之中磨蚀消亡了。而当圣埃克苏佩里接受小王子的请求为他画羊时,小王子能够透过他画的箱子窥见那一只小羊。

这是作者开篇以大人们与小王子视角的对比所做的一个讽刺——很多大人都失去了童真童趣,变成了世故功利的怪物。包括后面文章的一段叙述也反映了这一点:“我给你们讲关于小行星B612的这些细节,并且告诉你们它的编号,这是由于这些大人的缘故。这些大人们就爱数目字。当你对大人们讲起你的一个新朋友时, 他们从来不向你提出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从来不讲:“他说话声音如何啊?他喜爱什么样的游戏啊?他是否收集蝴蝶标本呀?”他们却问你:“他多大年纪呀? 弟兄几个呀?体重多少呀?他父亲挣多少钱呀?”

读完此书之后,留在我脑海中最深的分别是小王子同玫瑰以及小王子同狐狸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玫瑰好似小王子的初恋,而狐狸,则是小王子的露水鸳鸯。那时他们都太年轻,还不懂什么是爱。玫瑰以她敏感多疑的虚荣心折磨着小王子,用她的故作姿态傲娇脾气考验着小王子对她的爱,她是爱着小王子的,只是由于太青涩,所以表达爱的方式有些极端。小王子后来也醒悟到:“她使我的生活芬芳多彩,我真不该离开她跑出来。我本应该猜出在她令人爱怜的花招后面所隐藏的温情。”当小王子因为玫瑰的谎言而伤怀时,狐狸在他生命中出现了。狐狸是成熟智慧的化身,狐狸教会了小王子如何去爱,告诉他说,正因为他在玫瑰身上花费了时间,才使得他的玫瑰是如此重要。“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是她让小王子明白,在爱的同时需要承担责任。

《小王子》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以最简单的故事去讲述最深刻的道理。作者自己也说,这是一本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的书。愿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星球,在这星球上,有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玫瑰。




孩子

——江婷18级语文教育一班

——我们长大了吗?我还是孩子吗?我还能是孩子吗?

孩子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他们咕噜噜的大眼睛里永远都充满亮晶晶的神奇的光芒,在我们看来很平凡的世界,孩子们看到的世界却是透过清晨的露珠的样子,是放大的、是清澈的、是明亮的。每一片叶子都有属于它们的名字,每一个帽子里都是一只吃掉大象的蟒蛇,觉得在世界上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第一无二的玫瑰花。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事物,在他们眼睛里都会是独特的。我们好像已经长大了,我们在孩子的眼睛里是那么的无所不能,不会再天马行空的想象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经也是孩子。

心里那个是扎着两股小辫子,穿着碎花小裙子的小妞妞,还是那个看到水坑就要踩两脚,拿着小棍子当枪的调皮小屁孩。在时间和社会的打磨之下,我们渐渐忘记了释放天性,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用高跟鞋和西装将自己束缚了起来,用理性和责任将自己包装,告诉我们自己: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样子。

圣埃克苏佩里写道,这本书献给还是小男孩的来翁·维尔特,而且这本书是献给大人的。其实在故事情节上看,这本书写得就是很稚嫩的故事,但是却值得我们读了再读。我们就像是书中的飞行员,在与小王子对话,从一开始满足小王子看似胡说八道的要求。再到后面,觉得自己变成了小王子,与奇奇怪怪的国王对话、与想要把星星占为己有的商人、羡慕可以在一天看十几次日出日落的守灯人……我们仿佛就是书中的小王子,但是其实,曾经的我们就是小王子。

我们也曾经仰望大人们忙忙碌碌的样子,觉得黑子白字不如看着花苞什么时候变成花仙子,觉得吃米饭不如把米粒分享给小蚂蚁来的快乐,曾经也想飞到天上看看月亮里会不会真的有小兔子望着我们。曾经的我们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有着不同与大人的思维,想要在自己的小宇宙上与自己的玫瑰花厮守一生,想要驯服狐狸,想要气球带着我们流浪。我们曾经就是一位小王子,只是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忘记了他。

我们已经长大,不再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心中住着的小王子也很久没有起床了。我们回不到童年的时光,但是我们还能唤醒自己心中的小王子吗?



愉悦、平等、尊重的教育保养孩子的童真

——黎冰18语文教育1班

    小豆豆是个调皮善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她有位慈祥温和包容她的母亲,在幸运的时间幸运地遇到了热衷教育事业、擅长教育孩子的小林校长,进入了具有特色的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巴学园学习,巴学园里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方法、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特别的小朋友,在这里开启了一段开心难忘的学习之旅,留下了终身难以褪色的鲜活记忆。

巴学园是小林校长创办的与众不同的真正以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的校园。以火车车厢作为教室;每个班级学生的座位不固定,孩子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想和谁坐就和谁坐;教学课程有一定的安排,在固定的课程安排里让孩子自己选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先学,顺序自由选择,最终任务完成即可;每天有一段时间是让孩子自习或是带着学生在学校附近体会大自然,在玩乐愉悦好奇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吃的是山里的东西和海里的东西,即荤素搭配;吃饭时大家围成一个圈,吃饭前要先唱歌,后来还增加了边吃边轮流讲故事这一环节;穿尽量破旧的衣服来上学。偶尔在礼堂里驻扎帐篷露营、允许学生征得父母同意后带睡袋来学校住因为学生好奇火车车厢是怎么出现在校园里的、组织学生不穿泳衣游泳、举办校运会并给每人颁发蔬菜奖励、带领学生去泡温泉看海水。这些规定和活动深得学生的欢心,乐于接受并自觉形成习惯,没有压迫感、压抑感,有的是开心、向往和期待,学生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满足的。看似新鲜好玩的活动和规则实则暗含着尊重学生、人人平等、保留童真的深意。这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不仅保存了孩子们的童真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养成习惯。

小豆豆真的很逗、很可爱、很善良,常常因好奇而闯祸;喜欢钻进钻出铁篱笆导致衣服裤子撕裂一条条,但每次钻之前都十分有礼貌地对篱笆说话;喜欢不搞清楚状况就跳入某个物体,曾跳入盖着报纸的粪坑中和堆高沙子中心的水泥浆中;想带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山本泰明同学爬上高高的树木上看属于这种高度的风景,她真的努力做到了;她会因为小林校长愿意花时间听她讲很多话就觉得小林校长很好很好,会因为小林校长的一句话“小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而十分开心、干劲儿十足,还会因为一个骗子的话就买下一片树皮让大家都舔一舔看看有没有生病。小孩子表达感情就是如此直接,你对她好,她就会对你特别好,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相信一个人一件事。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好奇也是每个小孩儿在儿童时期产生最多的心态,有很多渴望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满足好奇、懂得道理。小林校长为身体有缺陷的高桥同学设计了一场运动会,让他通过参与、努力获得冠军,让他不自卑有自信;还乐呵呵地跟大家说多帮助从美国回来的宫崎同学说日语,而宫崎同学则可以教大家讲英语,在当时二战期间美日关系破裂时期日本抵制说英语的时候,巴学园里仍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无歧视、尊重彼此、互帮互助的美好局面。

巴学园里的孩子们是我们每一个人小时候的样子,从他们身上可以找到相似的影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融洽且有尊严无歧视的,他们的童心得以在短短的童年里舒展,他们的个体人格得以尊重、兴趣得以发展,全都得益于小林校长把平等友爱、尊重互助、自由愉快的教育理念实施于实践中,施展于童年乐园、只属于孩子的小小世界——巴乐园中。

    


长大后的我们也需要童真与单纯

——卢烨韵19工管一类一班

   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小王子》的读者心中,每一次的阅读,心中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小王子。第一次看《小王子》是在小学,那时候对一切都懵懵懂懂,只是将《小王子》当成一本童话书来阅读,小王子在我心中的结局也是那样的美好——他终于回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第二次看《小王子》是在初中阅读课,时隔4年我再次打开了那本书,仅仅一个小时我便将它看完了,看完之后心中五味杂陈,因为它的结局和我小时候看的完全不一样了,可仔细一看,书还是那本书,原来只是阅读的心境改变了罢;第三次看《小王子》是在刚才,我突然觉得,小王子好像真的存在过。

  一天能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他是孤独的,孤独到一天能看四十四次日落,但我又觉得,一天能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喜欢看日落啊,在那一颗小小的星球上,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频繁的发生着,那是多么美好的存在。其实我很羡慕小王子的生活:有一块自己的小地盘,有自己最爱的人陪伴,每天都会发生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是羡慕小王子和玫瑰花的感情,玫瑰花陪伴着小王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小王子见过了那么多玫瑰花,可是那一朵永远都是他心中的唯一啊!亲情也好,爱情也罢,这应该是很多人憧憬的感情吧。小时候不羡慕,因为那时候小王子有的东西我们也有,长大了羡慕了却得不到,因为长大的代价就是目送那时候的自己离开。

   其实小王子就是以前的我们吧,那时候遇见的小动物仿佛真的能说话,头顶上的星星似乎在冲我们眨眼睛,后来,我们遇见了不同的人,就像小王子游历了不同的星球,渐渐地似乎开始懂了什么,再到最后,那个淳朴、善良、天真无邪的人就不见了。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的失去,有时候失去别人,有时候失去自己。小王子离开星球的那一天,玫瑰花失去了他;小王子离开麦田的那一天,小狐狸失去了他;小王子离开地球的那一天,我们失去了他,也失去了自己。小王子又何曾不像以前的自己呢: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所有事情都抱着善良淳朴的态度、无所畏惧、自信满满。小王子悄悄离开的那个晚上,星星是最亮的,就像我们的眼睛,看见了对未来的憧憬,看见了未来的希望。再后来便发现,小王子他再也回不来了,星星也没有了光亮,最后我们还是成为了小王子口中那个“无聊的大人”。

  可是大家都会长大,不是吗?我们也会和小王子一样,遇见一个奇怪的国王、酒鬼、地理学家和孜孜不倦的守灯人,会疑惑他们的行为,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又遇见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然后遇见、离别、再遇见……离别是痛苦的,可是成长的路上也很美啊,小蛇在小王子最孤独的时候陪伴着他;小狐狸教会了小王子如何去爱;小王子最后更是明确了自己对玫瑰花的感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挺美好的,就像随风摇曳的金黄色的麦田、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和会唱歌的水井。

  “倘若有一天你们经过这片沙漠,我请求你们,不要匆匆离去,在星空下等待片刻吧!如果你遇见个孩子走过你们面前,有一头金色的头发,老是不理人的提问,你就知道他是谁了。那时候,请写信告诉我,他回来了,不要让我这么忧伤”小王子是悄悄的离开的,可是他还是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教会了我们善良,带给了我们成长。是他的出现,让我明白,原来那个属于我的小王子也真实存在过,我不用去羡慕别人。自从读完《小王子》,我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抬头看看天空,看着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好像小王子真的在向我招手,在B612星球上的他一定很幸福吧。

  也许某一天在山里看见了一只小狐狸,它也会告诉我“如果你四点来,我三点就会很开心”呢;也许某一天,我遇见一口老井,它也会唱起欢快的歌儿。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是还是会强迫自己相信,也是这就是逐渐成熟的心灵中的仅有的一丝童真吧。原来小王子他并没有离去,而是扎根在了我们的回忆里,这是小王子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长大后地我们懂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却也丢失了很多,丢失了原本的童真与单纯。一点一点变得世俗,一点一点丢失了自我。我们都是小小星辰,陨落与升华是我们的常态。在嬉笑争吵我们成长,在勾心斗角中我们升华。我们也需要童真与单纯,来寻找最初的自己。



逝去的岁月遗失的纯粹

 ——邱馨宁19学前1班

很久之前初读小王子有些懵懂,不知其意,不太懂小王子与玫瑰花,不知道小狐狸究竟何意,寒假期间再次拜读仍有些迷茫,也不断地去理解,更希望下次的再见小王子时,有一些更好的认识。

“蟒蛇吞象”的简化版也许在逐渐长大的我们身上会把它认为那是一顶大帽子,当描绘出一条蟒蛇和一只大象时可能会意识到原来是蟒蛇把大象吞了,也许意会也许不解其意,总归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然而大人们劝说把图画放一边,不管画的是肚皮开着的或闭上的蟒蛇,都没有好处,还是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为好。于是孩子放弃了画画,选择成为合乎大人意愿的飞行员。大人的世界孩子还不懂,但是孩子在不断地差距中可以体会做什么是受大人欢迎的,哪些又是需要抛弃的,然后成为大人。

小王子的出现似乎是个意外,他简直是飞行员的知己,可以一眼看出本来“失败”的作品,清晰的感知每个图画。他与不经意间散落在B-612上的玫瑰花闹了别扭决定离开那个星球,进而见到许许多多的人。他遇见一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臣民的国王;一位爱慕虚荣的人,认为所有其他人都是他们的崇拜者;一个可笑的酒鬼,因喝酒而忘记喝酒而羞愧的循环往复中;一个一遍又一遍计算星星的数目却不知有何用的商人;一个每过一分钟就点灯熄灯的点灯人,不过说句话的时间已逾一个月;还有一位地理学家不曾踏出实地考察,只在记录永恒不知短暂,转瞬即逝也有其意义。遇见他们小王子觉得大人们真是很特别,全部都奇怪极了。

最后他来到地球遇见要求驯养的狐狸和五千朵玫瑰花,于时他知道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属于小王子的玫瑰之所以珍贵因为是亲手浇灌的,放玻璃罩中且用屏风保护,倾听过玫瑰花的絮絮叨叨和沉默无语,独一无二。

很纯粹的小王子,他没有大人世俗,永远干净纯真,其实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可越是长大离曾经的愿景越来越远,成为了曾被小孩讨厌的大人,长大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那份纯真,愿“我也会长大,但是永远也不会变成像你一样的大人”,因此那份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才更加令人感慨,动人心弦。

后记:

不断的在诉说小王子的旅程,但是并没有写小王子的结局,因为结局感觉有点悲,似消逝的童话,也许是还有些不懂,那就暂且存疑好了,下次再见小王子,希望可以有些更好的理解。

 

筑牢灯塔 方见山海

——王心怡19级中国语言文学类二班

     “这是既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露营。但是孩子们在小小礼堂里的露营,却使他们从心底感到满足。那天晚上,天上繁星闪烁,月光如水,温柔地包裹着礼堂,那光辉仿佛永远在闪耀。”

    再次拾起这本开启我的童年阅读之旅的作品,像是回到了久违的精神家园一般。如果说西方孩子们有罗琳女士笔下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有以哈利波特为中心展开的一段颠覆现实的魔法旅程,让在其中的他们逐渐学会勇敢和爱;那么东方娃娃们则有着近乎完美的“巴学园”,这是一座珍贵的教育乌托邦,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有山和海的味道的午餐、特别的校服,捧起书本、浸入其中,我们能见证小豆豆自由成长的过程和其丰富绚烂的童年生活。

    小豆豆十分幸运,拥有温柔耐心的母亲,遇见尊重孩子个性,因材施教的校长,她的“怪”能被人理解,更为珍贵的是没有被“下定义”。反观我们身边,经常有人被以各种方式贴上带着各种各样的标签:“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能不能快一点?说过多少次了?不要趴到地上,怎么就是不听呢?”这样的话刺耳又熟悉得可笑,孩子没有成为优秀的人,也许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只是有人曾亲手把他们变得普通了吧。

    和多数孩子相比,我的童年也许如小豆豆一般幸运,我没有被逼着学会琴棋书画等“十八般武艺”,也没有被各方焦虑迎赶着去“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没什么用”地、自由自在地成长至今。是爸爸妈妈努力筑起的家告诉了我:我拥有着尝试、挑战甚至放弃的自由,我拥有最温暖的怀抱;他们会让我遵守须有的原则和规则,但从未有意识地“期待”我成为什么样的人。实在要说的话,那就是成为温柔善良、懂得感受和珍惜,同时拥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的人吧,就像在窗边撑着头发呆的小豆豆一样。这也是我长大后能从容应对许多事情的原因,我的父母让我相信无论多坏的今天都会过去,无论做过多么“不乖”的事情,我也永远是他们的好孩子。

    所以,从小豆豆的妈妈和校长的实践中,我明白了:真正高明的教育是有影却无痕的,一个人想要改变另一个人,不是直白地去告诉他哪里做的不好,应该怎么做;而应创造机会,让其尽量靠近那个方向。像小豆豆所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总之,要培养出能闻到山和海的味道的孩子,教育者需扮演灯塔,即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领路人,而不是目的地。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教育之窗

——王子莹19中文2

  《窗边的小豆豆》其实是一本我小时候就看过的书,当时年龄还小,只沉浸于那个神奇的电车学校、生动有趣的学校活动中。我和那个调皮的小豆豆一样,都觉得那个巴学校很有意思,也会对校长没办法写出一首令人惊叹的校歌而感到遗憾。但作为小孩子,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小豆豆那些极具好奇心的行为会让他退学,为什么小豆豆又从活泼变得守规矩了呢?

  多年后的今天,我再次阅读这本书,似乎终于找到了答案——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里的教育并不是指高等或低等,因为教育其实更应该注重公平。这里的教育更多是指老师的行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正如书本开篇提到,班主任对于小豆豆的行为非常不满,并让她退学,在对小豆豆行为的控诉中逐渐情绪失控。这是失败的教育行为。班主任只是在一次次地勒令小豆豆停下,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永远无法让小豆豆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停下。但就是如此,小豆豆在班主任眼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学生。但儿童的视角与大人总是不相匹配的,班主任对小豆豆评价不尽人意,但小豆豆却记得班主任长得很漂亮,学校的校歌很好听。这样的学生,怎么就变成坏学生了呢?坏,不过是老师在教育角度赋予她的属性。那那个老师就是好老师了吗,当然也不是。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更像是在反问我们: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上世纪70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成长教育最初的概念,是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小豆豆之所以逐渐变好,是和巴学校校长的正确教育理念分不开的。真正对教育持有热爱的人,永远向往教育,永远能寻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和学生相处。在巴学校,同学们能懂得运用时间,能在每日的散步中得到生物物理知识,能在野营中听到奇闻趣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长让所有同学们脱光衣服游泳,他认为对别人的身体感到好奇是正常的,不应该去抑制,同时也不应该对自己暴露身体感到过分自卑和害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美的。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们的计划要大得多。”那个站在窗边吆喝广告人上课室的小豆豆,更像是在计划中呼喊解放的被困者,而她最终走向了光明。那么当代的教育呢?一切还要靠实际说话。




教育不该是束缚

——谢晶莹19工管二类2班

合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的心情舒畅但又有一丝丝惋惜。

巴学园,一个特殊的小学,这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和座位,课室是废旧电车改造成的,孩子们也不用整天都面对枯燥的课本,有着很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小林校长尊重、保护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正如他常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本反思现代教育的书,即便这不是作者写作目的。读完这本书,我们很难不去羡慕巴学园里的孩子,他们有着快乐童年的同时,能够收获到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能够得到被尊重、被保护的感受。如今的孩子,成长在学习竞争的激烈环境,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去感受野炊中自己动手做饭、到田地里种秧苗的乐趣。

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真是个好孩子”这一节,虽然小豆豆调皮到被上一个学校通知退学,小林校长还是能够把小豆豆身上的优点放大,不断地说她是一个好孩子,对其他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鼓励话语。在孩子们犯错时,小林校长会耐心地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为此道歉。我不是个教育家,但这会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家里的教育。当弟弟妹妹们做错了事情,长辈们通常的反应会是立刻批评,甚至是“不打不长记性”。现在认真想想,这样的做法不能很好地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承担后果的责任感。

我们总喜欢理所当然地去干涉小孩子的想法,也很少愿意花费时间去倾听他们的世界,但往往小孩子们纯净的内心,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不是只能我们教会他们成长,相反,他们也能够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体验到大人世界中体验不到的轻松。如果我们选择了束缚的教育,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发散能力也许会有所局限。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唤醒每一个孩子真正的灵魂,顺应个性并良好地发展,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教育;当一簇簇火焰聚集,教育领域将源源不断地散发出热量。




保持童真,呵护每一次好奇瞬间

——杨楠19中文二班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想当年假期的必读书目必少不了它,多年之后,再次翻开这本书,又是一次新的体验。

我们曾都是孩子,那么的天真无邪,那么的幼稚可笑,可又是那么无理取闹。看到小豆豆幼稚园的里的各种情形,仿佛好像也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小小的脑袋里有着无数种想法,总喜欢天马行空,总喜欢做着白日梦,小豆豆很幸运,她有着善于理解她和非常爱她的父母,无论她是有多么奇怪的想法,她的妈妈都会尊重她,聆听她内心的声音,而不是所谓的一嘴否认所有。呵护她的好奇心,使小豆豆对世界永远充满着好奇与憧憬,每一天都活力满满。

由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小豆豆被之前的学校开除,妈妈只好带小豆豆来巴学园拜访校长先生,妈妈在门外忧心仲仲,而小豆豆却和校长先生讲得热火朝天,可以看出这位校长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校长,和小豆豆一样,有趣且特立独行。他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保持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不要被一些繁琐的规矩所束缚,做最真实的自己。

但反观当下,哪有几个幼儿园能和巴学园一样呢?又有多少小朋友能和小豆豆一样,无拘无束,保持着好奇心成长。我们会发现,小时候的梦想总是那么伟大且宏伟,随着年纪逐增,那个梦想也被现实一点一点埋没,最后剩下的只是一些生活的气息,繁琐且无味。很多时候,我们想表达我们的想法时,总是得不到大人的认可,他们总是觉得小孩子讲的总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并没有人会认真地去听一位小朋友讲的话,更不会有人会去聆听我们内心真正的声音。童年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很幸运,小豆豆虽然有点小调皮,但她有着肯听她说话的妈妈,其实对于小豆豆妈妈来说,这也是一种成长。的确,现在的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固守自我,时代在进步,思想在更新,孩子在长大,而父母也应该和孩子一样共同成长,彼此之间,互相鼓励与支持,互相理解与包容,不仅会促进孩子与父母关系的友好发展,也有利于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

我们都是从孩子再成为大人,耐心一点,去聆听孩子的世界,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是每一个个体,他们会有自己的主意,自己的思考空间,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都可以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




《小王子》读后感

——张秀婧18级新闻采编

  读完《小王子》,心情甚是激荡,仿佛心底埋藏多年的那个小孩悄悄的探出了头,一半是失去的痛,一半是回忆的甜。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但却不是每个人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文中以一个似童话的角度,描述了“我”与小王子的相遇,作为一个大人的“我”,曾经也有一颗绘画的童梦,但没有人能明白这些;直到小王子的出现,唤醒了“我”关于童心,关于梦的记忆。

  小王子以画羊为引子,讲述了他所住的星星,以及他的小星星上的一切,虽然这一切只有三座火山,面包树种子以及他的玫瑰花;他的花在“精心”的生长后终于开了花,花用错误的方式得到了小王子的爱,但正因为小王子爱她,才会接受她的错误。当有一天小王子决定出去了,他们却因为这份错而误解了彼此的爱。

  在我看来,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更像是初恋,两人都没有经历过,如白纸一般,用着自以为足够深的爱意对待彼此,这足够刻苦铭心,也像那短暂的青春的一抹艳羡的彩虹,美而短暂;但当小王子走过了许多地方后,才明白这份感情才是心尖上的白月光,每当抬头望着这漫天星光,都有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在微笑,那份独属于他的温柔,那份普通却独一份的浪漫。

  而小狐狸与小王子的相处更像是成熟的一方教导不那么成熟的他学会对待一份感情,学会发现这世间的玫瑰虽千千万万,但那亲自浇灌的,为之设置屏风的玫瑰才是独属于自己的平凡的奇迹。

  我很喜欢小狐狸所说的“只有那些被驯服了的东西,才能被理解”,小狐狸所定义的幸福简单却包含着烂漫的智慧,当你用心与他人相处时,普通的麦田也将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温暖的风拂过每一片肌肤,生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这为有用心才能看得准确,用肉眼是看不见重要的东西的。

  小王子游历过许多个星星,上面的人都有着独特的执着,孤独的国王统治着群星却遵守着善良的原则;狂妄自大的人回应每一份称赞;酒鬼靠酒忘记自己的羞愧;拥有所有星星的商人只是拥有并不断的计数着;爱睡觉的点灯人没有了休息时间等。这些人或许是小王子所不理解的人,也无法与他成为朋友,但在我看来他们都在心无旁骛的做着些什么,这在别人看来或许很愚蠢,但能坚持这份愚蠢本身就有它的智慧。

  小说的尾声以小王子的离去为终结,“我”也找到了那泌人心脾的一泓清泉,小王子驯化了“我”,同时也驯化了作为读者的我,当心里装着那一朵微笑的普通的玫瑰,黑夜便不是无边的黑,天空将化作那颗星球,装着玫瑰和那颗炙热的赤子之心。愿每一个人都心有玫瑰,细嗅蔷薇,也希望每一个心里住着玫瑰的小王子幸福,快乐。



不负最美期盼

  ——郑铭茵20中文一班

这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这是一部被法国媒体惊叹销售速度比影子消失还快的小说,它便是马克·李维的第十部小说——《偷影子的人》。

《偷影子的人》讲述了一个在班上经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发现自己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能偷别人的影子,当他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叠的时候,男孩就能够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当他发现自己有这样的一种奇异的能力后,他慢慢地成为帮助身边的人的心灵伙伴,为偷来的影子带去了生命中的一点点光芒,这种能力从童年伴随他到长大成人。书中很多事情节催人泪下——“我”看到了外表强悍的马格,父母对他其实很冷淡;看到了吕克虽然每天都带着微笑当着面包店的店长,但这并非是他真正的梦想;看到妈妈每天开心的笑容下,是失去丈夫的悲伤……书中“我”通过影子认识到了人间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可贵。

    作者对于亲情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缺憾美。主人公过于纠结已失去的,比如过早离去的父亲;而没有去珍惜现在拥有的,比如对他倾注了深沉的爱、想要去弥补他的缺憾的母亲。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逝去的就像流云,如果我们只盯着那些流逝的光影,就必然会错过眼前的美景。男孩心里满含着对母亲的爱却没有表达出来,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话,如果这一秒不说,等到了下一秒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成年之后的生活丰富多彩,工作充实。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对他的关怀,却没有注意到时光一去无踪影,母亲已经渐渐老去。他知道了那么多秘密,帮助了那么多人,却惟独没有偷过母亲的影子,没有了解过母亲的心。百善孝为先,道理说出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成年之后的大部分人,为家庭,为爱人,为孩子付出心血,往往顾及不到老无所依的父母,真正懂得并做到乌鸦反哺的,又有几个呢?

关于对爱情波折又细腻的描绘,则是这个故事中的一抹亮色。主人公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发出过疑问:“爱情,莫非像影子一样。有人踩中了,就带着离去?还是因为爱情跟影子一样怕光,又或者,情况正好相反,没有了光,爱情的影子就被拭去,最终黯然离去?”可当他遇到了克莱尔,遇到了苏菲,他的爱变得单纯美丽,却又难以抉择。在他放弃了一个近在咫尺的交往对象,按照本心去追逐一个童年开始的梦,不再忧心得失的时候,他才领会了爱的真谛。那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却让他愿意舍弃一切去追寻的人,才是真正爱的人。

小男孩点燃的每一盏生命之灯,在照亮了他人之后,也照亮了自己的生命旅程。是的,世界从不会辜负美好的灵魂,所以,做一个美好的人吧,不管今生还是来世,上苍总不会辜负你最美的那个期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