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期 | 悦读无假期——一等奖

发布者:图书馆-张雪璐发布时间:2023-10-12浏览次数:124

《河边的错误》心得体会

揭颖 

    今天我要讲述一本书籍它的名字叫《河边的错误》。我最初了解到这本书是因为一位著名的演员朱一龙。他主演了《河边的错误》改编版的电影,并能在戛纳电影节上亮相登场,宣传中国自己的电影。有此机缘,让我了解到了余华老师的《河边的错误》。

    为了更好地阅读这本书,我上网查阅了《河边的错误》设定的时代背景。《河边的错误》设定的背景年代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小说讲述了一个江南小镇上发生了凶杀案,刑警马哲前往调查幺四婆婆的死亡以及有关的连环杀人案的展开。在我看到小说的简介时,以为是典型的刑侦悬疑推理小说。所以我抱着“找到凶手的心态”去阅读这本小说。我却发现故事的发展不是我所预期设想的样子,情节诡异荒诞,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经怀疑自己的判断,背后时不时有一股冷意袭来。

    回忆《河边的错误》的情节,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有首先发现幺四婆婆尸首的一个孩子。当他发现幺四婆婆的死亡之后立马告诉了父亲和母亲。但诡异的是,父亲和母亲却警告孩子“不许胡说”。当时我看到这一幕,就觉得正常人的下意识反应不应该是立即打电话报警处理吗?但我思索了一番,就觉得这一幕却这么似曾相识呢?我猛地反应过来,原来这就像小时候自己的父母亲对自己说的话,在小说里完整重现了,不是吗?我顿时感到毛骨悚然,我将自己带入小说世界里的那个小孩,当我面对自己的父母对这件死亡事件是这样漠然的答复。作为小孩子,首先是不理解,但最后还是要顺从父母亲的安排。这样恐怖的阴影会一直笼罩在我的人生。如果不仔细思考回味,这段剧情可能没有能感受到作者余华在这样看似合理却充满荒诞的巧妙之处。另一处情节也值得思考。幺四婆婆收养了疯子,给予了他母亲般的关爱,然而疯子却虐待毒打幺四婆婆。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我是幺四婆婆的话,会将疯子扫地出门并打电话报警。但出乎意料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幺四婆婆并没有将疯子赶走,却在这样痛苦呻吟中回忆起早早离世,经常毒打自己的丈夫。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样痛苦中,让幺四婆婆感受到久违的辛福感。当我看到这一幕时,顿时毛骨悚然,匪夷所思。沉下心来思考,我觉得要从幺四婆婆本身去考量,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幺四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深受家庭的桎梏,苦苦不能解脱的女性,但同时有渴望被爱,本质善良的女性。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幺四婆婆会有会有这样的感受了。去印照现实,当今中国仍有大量深受这般苦难的妇女,渴望被家人、丈夫、孩子的关爱。

    《河边的错误》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先锋派小说集,它不仅对中国社会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也对世界文学有着影响和贡献。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寻找自己的文学表达。它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并不是一种简单而确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复杂而不可预测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感到了惊悚和困惑,也让我感到了敬畏和思考。惊悚的是,原来人类的生活可以如此残酷和无情,死亡可以如此随意和无常,暴力可以如此隐匿和无法阻止。困惑的是,原来人类的心理可以如此复杂和难以捉摸,真相可以如此模糊和难以辨认,梦境可以如此真实和难以分辨。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过于简洁和冷漠,有时候缺乏情感的渲染和细节的描写,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以投入和共鸣;结构安排过于零散和跳跃,有时候缺乏逻辑的连贯和时间的顺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困惑和迷失;主题思想过于悲观和消极,有时候缺乏正面的启示和希望的寄托,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压抑和沮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作者创作风格和个性的体现,也是先锋派文学的特征和魅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