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期 | 共读一本书《太白金星有点烦》

发布者:图书馆-刘传庆庆发布时间:2024-04-25浏览次数:10

《太白金星有点烦》阅读心得

吴明卉

 

这本书的标题非常的有意思,也是吸引我去观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初看这本书,我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说来惭愧,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国四大名著,我也只是拜读完《红楼梦》,对于《西游记》并不是非常了解,从而对于太白金星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好在这本书虽然是基于西天取经这一件事作为全书的线索来写的,但是其间却也是很好了解,虽然不可置否,如果读完《西游记》再来阅读这本书,会更加了解古时发展的走向,这本书更像是《西游记》的花絮和周边新闻。

    原本我以为我不会有多少的心得体会,因为学识浅薄和生活经历体验确实匮乏,我不懂社会成年人他们之间的人情世故和弯弯绕绕,在第十一章以前,我都通俗的将这边本书视为《西游记》职场版的介绍,作者也没有将其间所谓的人情世故讲的如此透彻,所以许多部分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也只是囫囵吞枣。但是从第十二章开始,太白金星在完成护法渡劫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牵扯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因果,让我对这本书换了一种看法。太白金星就像社会中普通的员工,他们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仕途,于太白金星而言,他总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去沾染太多因果,但是神仙的善意和本能又是如何能避免呢。

    由于六耳猕猴的揭发,导致太白金星因此收到三官殿的问话,在写下解释书时,孙悟空当年大闹天空的事情好像又是一场高位阶级的游戏,而孙悟空只是这场闹剧中的替罪羊,只是因为没有跟脚。这本小说不单单是一本简单所谓的《西游记》的衍生小说,更像是社会小说。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社会机器的一个小小的部件,在所谓大人物面前,无权无势的我们只能在社会的磋磨下,选择认命,祈祷来世能不再如此憋屈的过活。很蛮横却是血淋淋的现实。

    小说中令我心头一惊的是吴刚伐桂,我们都存有疑问,桂树根本就砍不断,吴刚一直伐桂的意义在哪里。小说中这一段的原文如下。

 “这确实是神乎其技,李长庚啧啧称赞了一阵,突地又涌起一股同情:“这又有什么意义?桂树原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你自以为精通了伐木之技,到头来却连一丝裂隙都留不下来。”吴刚挠挠头,沉思片刻方道:“好像是没什么意义。不过……”他拎起斧子,“哪个人不是如此?”

  多么沉重的文字“哪个人不是如此“,吴刚确实知道年复一年的干着这样毫无结果的事情,但是我们不也是在过着重复的日子吗,而吴刚选择的是既然生活本就没有选择,毫无意义,那我认真的在毫无意义的生活中寻找意义,这不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吗,真正看透的人已经不再思考所谓的意义,而是创造意义。就好像曾经有人说过,”生活本就没有意义。“吴刚成为了可以砍出独特裂纹的人,这就是他寻着的意义。

  第二个让我沉思的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背后,孙悟空所说过,“她寻不寻着,也是无用;我治与不治,都是瞎子。“孙悟空在天上所经历的都让他对于这个残酷的社会法则感到冷漠,即使他看穿一切,让他作为取经的一员,这一切就是荒唐的戏,他也没与办法拒绝,即使有火眼金睛又如何,还是只能装成瞎子去完成任务。整本书我心疼孙悟空,他所承担的一切就是因为心怀花果山的猴子们,他的经历我同情却也是无能为力,好像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这本书所带给我的远不止这洋洋洒洒的千字,但我又懊恼我文笔的粗陋,没能用文字去表达我的复杂,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小的角落看到了所谓社会的真相。我希望未来我能读懂我前面所不理解的,又不曾希望我会懂。


 

太白金星:烦人之魅

——读《太白金星有点烦》有感

梁轩甄

《太白金星有点烦》是一部充满幽默和讽刺的小说,通过对太白金星这一神秘而又独特的角色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谬。太白金星这个角色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人类的冷漠和无所谓,以及他对自己权力和地位的过分自信。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太白金星在与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常常引发笑料和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虚荣和自负。

在小说中,太白金星作为一个神明,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但却常常表现出一种不屑于与凡人交流的态度。他对人类的烦恼和苦闷视而不见,甚至有时候故意制造混乱和困扰。这种行为让人感到他有点烦人,但同时也让人不禁感叹他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性。太白金星的烦人之处在于他的无情和无畏,他似乎不受任何规则和约束所限制,自顾自地行事,这种行为让人感到无奈又好笑。

然而,正是太白金星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成为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他的出现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让人深思人类与神明之间的关系。太白金星的烦人之处或许正是他对人类的无动于衷,但也正是这种冷漠和无所谓,让人们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联系。在太白金星的烦人之下,隐藏着对人类的一种关怀和思考,这种矛盾和对立使得他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太白金星的烦人之处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深思人类与神明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独特个性之下,隐藏着对人类的一种关怀和思考,这种矛盾和对立使得他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通过对太白金星的描写和塑造,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幽默和讽刺的乐趣,更可以思考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这部小说让人在笑声中思考,让人在矛盾中感悟,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让《太白金星有点烦》成为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 

太白金星有点烦-心得

徐锡娇

这本书的作者功力颇深,对于《西游记》中的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看完这本书之后,原本对于《西游记》没什么兴趣的我却急不可耐地想要阅读《西游记》,想要去了解中国的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我并未看过《西游记》一书,故而我的想法不免有些狭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于这本书的喜欢。我喜欢书中那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仿佛我的灵魂完全被吸引,跳进了书中,盘坐在祥云之上,跟着李长庚到处跑,一会儿是在迎来送往各路神仙的启明殿;一会儿是在诸峰林壑最深处的洞府,我仿佛听到了悠长的鸟鸣,白鹤的清唳,梳洗老鹤时缓缓流淌的水声,宁静且让人昏昏欲睡的风声;一会儿又是在黄风岭黄风洞,看见太白金星坐在玄奘身旁,循循善诱,力挽狂澜,以求玄奘看清局势。

除了这引人入胜,令人舒畅的情节外,其次吸引我的那便是人物的个性,这些人物角色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饱满的,立体的,引人深思的。对于六耳猕猴的坚持与执着,最后终是用性命与悟空的残蜕换来了另外一段因果,对于六耳而言,这应该算得上是好的结局吧。此时的六耳面容枯槁,妖怪的寿元本就不多,且从妖法转至仙修更是难上加难,有了悟空的残蜕,对于他重拾修仙之路也会更加容易些。而从一开始,对于六耳而言便就是不公平的,这场冒名顶替的过程只需一船新鲜瓜果即可做到,这是一种认知上的对比,一种权利上的对比。从认知上而言,对于六耳来说,这是一生的执念,一生的遗憾;而对于仙吏而言,早已对此事习以为常,认为此事只需要一船瓜果便能做到的事,早有无数“六耳”发生过此事,有些“六耳”似乎知情,有些又并不知情。后来,当资质高绝,成就惊人的悟空坐到弼马温的位置,而后又因被小人陷害,从而背上侮名数百年,仙吏对此更是讳莫如深,没有人想引火上身。有时,天庭的存在也会令人感到失望,德高望重的位置和权利更是令人失望,所以玄奘才会金蝉脱壳,不入仙班,而是去做实事吧。可早已经历过种种的孙悟空,又无法与之抗衡的悟空,褪去了讥诮和锋芒。

对于悟空,我实在为其感到遗憾,对于天庭,我又大大感到失望,似乎天庭也只是普通的天庭,实在是过于普通了,哪有那么高大上,又是从何而谈的太上忘情?最终不也是因果都沾,情欲皆有吗?


《太白金星有点烦》心得

邱任荣

马伯庸的作品《太白金星有点烦》,是解构经典的力作。故事以人们所熟知的《西游记》为环境,讲述了太白金星李长庚担任“西天取经”重大项目的护法人,与灵山观音大士合作策划九九八十一难,并保证玄奘一行人顺利抵达灵山,取经成佛的故事。

本书延续了马亲王“探索历史可能性”的一贯风格,一气呵成,情节紧凑又不失幽默风趣。看似讲述天界,实则描摹人间,看似天地齐心铸因果,实则诸天神佛尽世人。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个人如影随形的执念。

李长庚多年修行,为的是超脱因果,成就“太上忘情”之境,抵达金仙的境界。“先断因果,才好忘情”,可断绝因果不容易,取经护法中,各方利益牵扯,稍不留神便陷入因果的漩涡。诸如大闹天宫的真相浮出水面,牵扯出众多过往的秘密,李长庚不愿身陷其中,又好奇心难耐,在执念的边缘徘徊困惑。最终,他顺应了“天意”,不再触及此事因果,并斩断一切无关俗缘,达到“忘情”的境界。

六耳弥猴,因拜师名额被冒名顶替,心怀不满,数百年奔走,只为“讨个说法”,寻求无果后,选择与悟空决战以抢回本属于他的“身份”,最终落得命殒灵山的结局。

我们无法评判他们是否值得,但我们不应该否认,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以及我们拥有的一切安稳,都离不开“执念”的存在——军人有保家卫国的执念,国家才得以安宁,建设者有执念,物质才得以保障,执法者有执念,正义才得以伸张……六耳的执念如此,而替人背锅,心有不甘故大闹天宫的悟空的执念亦如此,只不过在五行山下被困压五百年后,悟空放下了执念,选择认命。如揭贴所说,悟空与六耳乃一体两心,六耳是被镇前愤怒的悟空,悟空是死心后苟活的六耳。

最后,李长庚在悟空的提点下终于明悟:超脱因果,不是不沾因果,而是只存己念,太上忘情,不是无情无欲,而是唯修自身。史铁生说过,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我们不必刻意“放下”执念,做好自己,虽身处因果而不为其所困,则可近乎“太上忘情”。

故事最后提到,玄奘真灵选择留在凡间,译经说法。“我若成就佛陀,高坐莲台之上,日日讲经,享用三界四洲香火,固然圆融无漏,又怎么救苦救难?”我们想到当年释迦牟尼为参悟尘世,救世人于困苦之中,放弃王子尊荣,只身在菩提树下苦修多日,终成正果。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佛祖早已成了佛祖,世间却还是那个世间。佛的光辉,不在大雄宝殿之上,而在他苦苦地修与行的过程之中。

执念非原罪,“太上忘情”,不在于超脱一切,而在于身处因果之中而不受其困,沿着正道而行。无须因执念而困惑,守着当下的纯粹便可。正如故事最后,悟空拖着残蜕的躯壳要到地府中寻回六耳弥猴的魂魄,还他一段因果。

人生一世,总有执念,但正如书中提到的吴刚伐桂,虽不留下痕迹,也乐在其中,不枉一世。

杨青青


陈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