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6月至7月,我校极地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颖博士代表学校参加了在俄罗斯举办的第12届中俄北极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传播南国科研之声。她还在中国-北欧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计划(CNARC FELLOWSHIP )项目的支持下,赴芬兰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访学交流。
第12届中俄北极论坛传播南国科研之声
6月5日至6日,第12届中俄北极论坛在圣彼得堡和汉特-曼西斯克举行。俄罗斯政界、学界和商界的重要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中俄北极合作”,罗颖作为论坛核心成员参会并作主旨演讲。
俄方与会代表来自俄罗斯地理学会、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家航海与水文研究所、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圣彼得堡北极事务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工商会、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俄中友好协会、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大学、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北方论坛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中方代表主要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两国学者汇聚,共商北极事务。
罗颖以《中俄北极生物资源开发合作:挑战和突破》为题,分享学术观点。她指出,北极生物资源因其生态多样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而极具价值,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合作探索这些资源的潜力。然而,这种合作面临着需要克服的挑战,如文化背景、法律制度和经济利益的差异。罗颖针对研究考察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及制定一项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论坛期间,罗颖与俄罗斯生物资源研究团队分别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会面,回顾总结了四年来的合作成果,讨论了未来的研究与合作方向。此外,罗颖还访问了莫斯科大学冰川系、莫斯科大学全球化进程系与莫斯科大学出版社等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社,拜访了俄罗斯极地科学家与汉学家群体。
近年来,通过学者们的努力,我校极地问题中心与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海洋水文研究所、汉特-曼西尤科拉大学等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联系,为日后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合作奠定了基础。
芬兰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访学记
6月10日至7月13日,在中国-北欧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计划(CNARC FELLOWSHIP )项目的支持下,罗颖代表赴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访学。拉普兰大学位于芬兰的罗瓦涅米,坐落在北极圈上,是全欧洲地理位置最北的大学,在芬兰排名前十,和赫尔辛基大学、奥卢大学、坦佩雷大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992年,拉普兰大学成立了北极中心这一开放式研究机构。北极中心设有永久展览区,生动地展示了北极地区的自然和生命的演变过程、人类与北极的相互关系。展览厅还收集了生活在北极地区土著民族爱斯基摩和和拉普人的文物,记录了他们的传统和风俗习惯。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负责起草芬兰相关的极地政策,在极地科学领域久负盛名。
访学期间,罗颖就北极生物资源问题、原住民问题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等问题与拉普兰大学及北极中心的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了探讨,搜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此外,罗颖还拜访了挪威南森研究所、冰岛大学、奥卢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奥斯陆大学等科研机构,与极地研究专家讨论了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探寻未来合作的方向。
经过5年的努力,罗颖完成了环北极文明的田野调查阶段,建立了多方向的研究合作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极地同行的认可,践行了我校作为CNARC中国TOP16所高校成员单位之一的角色与责任。
我校极地问题研究中心于2017年6月获批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018年5月成为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的成员单位,2020年10月加入东北亚北极航运研究联盟,同年荣膺“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称号,2022年9月依托中心建设的“大湾区极地研究科普基地”获批广东省社科普及基地。中心聚焦极地治理与政策、极地经济合作、极地区域文化与教育、极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及资政服务,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咨政、咨商、启民、育人”的功能,助力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是一个为学术合作提供平台的机构,致力于增进对北极及其全球影响的认识、理解,促进北欧北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与北极的协调发展,围绕北欧、北极以及国际北极热点和重大问题,推动北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北极资源、航运及经济合作、北极政策与立法等方向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合作。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包含北欧16个研究单位,中国对等16个高校研究机构的世界顶级极地研究组织,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是16所中国高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图文/极地问题研究中心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