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飞老师全英(双语)公开课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Chapter 4: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and Other Trade Theories

发布者: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刘紫晴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次数:209

 本网讯 115日下午14:00-15:20,经济学院李燕飞老师在实验楼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全英(双语)公开课:《国际贸易实务(双语)》Chapter 4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and Other Trade Theories。出席本次公开课的有学校全英(双语)教学专家组组长、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主任周文贵教授、全校现有在岗全英(双语)教师和其他老师三十多人。李燕飞老师的授课以及同学生的互动交流基本上全程使用英语,现场师生听课专注,师生互动热络,课堂氛围很好。

 本次公开课的内容包括:1.上节课教学内容回顾;2.讲授H-O理论的核心内容;3.运用H-O理论对当今世界贸易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做出解释。

  

 李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了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总体均衡。在此基础上,重点讲授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性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H-O理论)的基本原理。揭示出要素禀赋理论侧重于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家之间贸易的根源与基础,以区别于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授课过程中,李燕飞老师对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做了相关背景介绍;对比了H-O理论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假定前提;重点讲授了H-O理论的核心概念——“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充裕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概括总结出H-O理论的结论及由此决定的世界贸易模式。

  

 在第三部分的理论讲授环节,李燕飞老师专门选取了一段5-6分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完毕后,运用H-O理论来解释香港与内地产业自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比较优势变化及原因,学生们的反应热烈,发言积极。最后,李燕飞老师还推荐学生阅读与本理论相关度较高的一份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World Trade Report 2013: Factors Shaping the Future of World Trade (WTO),启发学生对“新技术”这种生产要素对当今世界经济及贸易发生的深刻影响进行思考与讨论。

  

视频链接:/index.html  

  

  

                                                                                            编辑:麦少苇

    审稿:周文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