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闻】我院举办“文学翻译”讲座

发布者:英文学院-徐陶发布时间:2023-05-10浏览次数:10

427日下午,依托我校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多语种中华文化译介研究中心”,英文学院客座教授、澳门大学翻译学讲座教授暨英文系主任孙艺风教授到校举办题为《文学翻译》的学术讲座。英文学院和大学英语教育部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余东教授主持。

(余东教授主持讲座)

孙教授中国文学外译引入主题他表示,中国文学外译难点在于理解语言以及文化因素教授指出目前翻译界存在两个问题,语言不可译文化不可译,后者更具有挑战性。重译文化遗产,要考虑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规范,并在阅读文学作品找到乐趣。

谈及中美翻译区别,孙教授指出,中国有很多翻译项目、翻译培养但与中国、欧洲相比,文学翻译在美国被边缘化这是因为美国认为其英语是世界语言lingua franca,翻译需求小,不需要考虑翻译。翻译不可译这种观点威胁文学本身,但是翻译对文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孙艺风教授讲座中)

随后,孙教授就“跨文化重写,文化不可译”具体举例。比如说牛津词典的定义,transfertranslation from a to b,transfer就等于move the text from A to B, 但是有失正确。因为翻译会发生这些修改(mediation)、操纵(manipulation),所以不能称为transfer,有学者改为adaptive transfer, 多加了一个形容词,暗含译者应该多做工作。翻译不可能是中立的neutral, 涉及人,以及社会性。

提到当前中国翻译转型情况,孙教授表示把中文翻译成英文有很多方式,但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是一个重要挑战语境具有复杂性,如果没有考虑语境,翻译效果将会很不理想。教授“撒娇”举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文语境与英文语境的区别。孙教授指出要想克服中国文学外译的困难,首先需要考虑语境,必须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其次还需要注意每个语言的细微差别,应该了解源头语言的意义,比如隐喻,寓言。此外,由于文学传统惯例或者风格不同,译者还需注意翻译的美学和可读性。

孙教授引入“literariness”的概念, 强调想象情节人物共同组成literariness因此人物感情一定要翻译出来诗歌翻译需要包括声音,颜色,韵律等等,去描述出特点效果。孙教授用“water water everywhere , not a drop to drink举例,展现英文增强感情,强化人物的绝望之情作用。

讲座接近尾声之时,孙教授重点讲述了如何去翻译隐喻,并举了大量的例子,幽默易懂,比如龙的形象,在中国是吉祥的,但是国外是“怪物”;凤凰涅槃,是中国佛文化意象,山穷水尽、人山人海、胸有成竹,这些都不可直译,所以要翻译出意义。

最后孙教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翻译,即,不需要字对字的翻译与此同时,简短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优先选择,更应注重翻译作品的可读性和体验感。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孙教授耐心解答中,与会老师讨论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顺序实用性教高的话题全场讲座学术氛围浓烈,在场老师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附:孙艺风简介

教授,博士,博导。澳门大学翻译学讲座教授暨英文系主任,澳门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暨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及跨文化翻译研究所名誉所长,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客座教授。先后在南京大学、卡迪夫大学、西敏斯特大学、剑桥大学、莱顿大学和牛津大学等校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鲁汶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昆士兰大学、威尼斯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及内地几十所高校讲学。

曾任国际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协会副主席,英国广播公司英语教学节目主持,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香港《翻译季刊》执行主编。现任国家级重大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及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译联期刊Babel (A&HCISSCI)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编委、《英语世界》顾问。


(李铮徐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