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开展“教科研全英沙龙活动”

发布者:英文学院-徐陶发布时间:2023-06-05浏览次数:98


为促进系部教师交流学习,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系近日举办“教科研全英沙龙活动”英语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会议由英语系主任兰玉主持。

活动上,英语系主任兰玉介绍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教师所在系部应是一个“学习社区”(a learning community),系部教师互为“学习资源”(learning resources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同时,线下会议更有利于达成全方位充分交流、真实感受他人气场、优化学习交流效果。

随后,英语系所有教师就个人开展的教科研进行了交流分享。

温宾利院长通过精心设计的例句分析,分享了在英语阅读课中,如何使用可视化图示图画和微任务手段把语言点讲深讲透,以帮助学生掌握并牢记语言点。习传进教授分享了对《中西文化比较》教材的思考,指出教科书必须避免简单列出一系列文化事实或片段,应该观察独特的文化现象,探讨文化差异和文化互动,阐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应批判看待文化现象,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反思中西方文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解、刻板印象和偏见,应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活动或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习教授建议我院自编一本《中西文化比较》教材。谢薇娜副教授基于学院人才培养标准,指出低年级《英语写作2》课程作业设计可酌情增加与英语、英语(师范)、翻译等专业知识相关的话题,以利于高年级时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王家宝副院长分享了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概念隐喻翻译主题词进行的统计分析,梳理了近十年国内概念隐喻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呈现三个特点:概念隐喻翻译研究仍在继续崛起;翻译理论的建构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概念隐喻和多元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已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一大趋势。

其他青年教师也纷纷发表个人心得。彭瑶博士分享探讨了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小说展现的共情的虚幻性。兰玉老师分享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二语习得研究背景和“任务”的内涵意义。谢真老师分享了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基于人工智能的AWE系统会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吗?我们应该推荐学生使用自动写作评估系统还是基于人工智能的释义工具? 在读博士李东洪老师分享了什么是diaspora literature(离散文学)以及与其相关的殖民主义的概念,介绍了Amitav Ghosh, V.S. Naipaul, Sake Dean Mahomed 这几位印度裔的英语作家,并重点介绍了Jhumpa Lahiri的多文化成长背景,分享了她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指出流亡的状态可以使一个人成为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继承者,这开启了巨大的可能性。罗瑜老师分享了综英课学习疲惫的解决之道,主要分析学习厌倦的原因,如天气、备考、课文哲学性内容等。通过visualization视觉化方法设计课堂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比如第四单元作者夜间探索中央公园的描写,让学生小组画地图,从而查找教学盲区,提高学生兴趣。汤昕老师分享了二语写作焦虑量表和写作焦虑原因表,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焦虑的问题。姜依玲老师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的定义,三位代表人物赛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并介绍他们三位的代表性观点。

宋文玲教授表达了对活动举办、老师交流分享的赞赏,期待今后与英语系同仁互为师友,共同进步。

沙龙的举办,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信息沟通、思想交流、科研探索以及成果分享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此次沙龙也英语系“三随”全英活动之一充分体现了学校着力打造外国语言优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办学特色,有利于营造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  

(英文学院:兰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