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系召开“全英科研教研分享会”

发布者:英文学院-赖敏发布时间:2023-12-04浏览次数:10

为践行学校“三随”号召,促进系部教师展开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团结向上的科研团队,英语系11月30日在召开2023-2024学年第1学期“全英科研教研分享会”。宋文玲教授、谢薇娜教授等7位老师分享近期写作的论文、研究的话题和阅读的论文会议由系主任兰玉主持,英语系教师参会,会议全程用英语进行。

宋文玲教授分享了Profession 一词在萧伯纳的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的特殊语境中使用Profession不仅表达了“职业”的意思,更有“表白”的深层含义,虽然传统的中文译本一直翻译成“职业”。华伦夫人的“表白”实则是滴血的控诉,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采用该词让这种控诉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谢薇娜副教授指出教学法的发展很迅速,手段更新很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亘古长青。

兰玉老师就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做了分享。她在教学中发现尽管教授了英语反驳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忽略写作材料中可反驳的观点,不对其进行讨论和反驳兰玉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发现学生有18个原因,可分为与习惯相关、与能力相关、与知识相关和与意识相关以及观点冲突五个类别最重要的三个原因是“不习惯深入思考”“未充分理解材料”和“缺乏写作策略和技能”,研究还发现学生写作忽略可反驳的观点和反驳写作课堂上的情感状态无关。

罗瑜老师分享了关于语言景观翻译的研究。语言景观翻译主要指公共领域路牌、标志物、政府公共大楼名、地名等所使用的语言,景观翻译主要有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两大作用。信息功能主要指提供明确信息的功能;象征功能更多与文化民族意识等相关。如果处于双语地区,主语言使用越多,则会导致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群体更有文化民族意识,并进一步使用该语言。因而双语语言景观某种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对少数群体语言的态度等。可用该理论分析国内不同城市路牌、地铁名、指示牌等双语翻译问题。

李东洪老师讨论了什么是理论,什么是文学,我们能否客观的看待事物的问题。

汤昕老师分享了关于写作动机的一篇论文,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动机。

陈思媛老师就东方主义和二十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享。她重新审视了后殖民批评经典理论——东方主义,借用学者Robert Young的观点指出,当萨伊德在《东方学》中指责西方作品本质化了东方,充斥着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时,他自身也犯了本质化的错误,塑造出所有西方人都是种族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刻板印象。她在分析六位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英国作家的作品后发现,部分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确实体现了萨伊德所批评的东方主义,在他们眼中,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前进中的中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过去那个古老、落后的国度。在古老与觉醒,先进与落后的对比中,这些西方作家构建出西方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先进性,认为西方人的到来可以推动中国进步,为英国在中国的殖民事业提供了“合理”借口。另一部分英国作家则认为二十世纪早期发生在中国的种种巨变正把这个古老的国度推向危险和未知,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古老”代表着一种超越西方的智慧而非落后。这些作家笔下的中国与萨伊德所批评的东方主义形象截然不同,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英国的殖民事业持有或抗拒或批判的态度。

英语系“全英科研教研分享会”虽然规模较小,但系部教师积极参与分享讨论,充分感受到learning community,即“学习社区”的凝聚力,积极促进系部教师职业发展。(撰稿人:兰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