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涉外文秘1班社会调查习作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6-12浏览次数:472

 

前言
08涉外文秘班的同学,分为六组,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学习观念、价值观念、网络观念、恋爱观念、心理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校园调查,他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题目、进行了普遍调查、问卷调查、典型调查和其它方式的调查,并把他们的调查成果写成了书面报告。这些调查报告虽然还不是特别完美,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但是他们观点新颖、内容翔实,提出了一些应该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也体现了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现在我们把它整理出来,放在中文系习作园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指导教师:徐琼
2010年5月20日

一、大学生网络观调查

08涉外文秘
·
执笔:刘蔚姗
成员:黄嘉欣、刘蔚姗、刘宇君、邱繁莉、陈妃、朱洁玲
一、引言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交流的工具。网络拥有巨大的能量。它既能为人们创造巨大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大?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学生上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调查小组在在校大学生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样本总量为102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21项,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上网内容、上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情况。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
2被调查者的性别结构:男性占33.33%,女性占66.67%(见下图)。
3.被调查者的专业结构:文科占79.41%,理科占20.59%(见下图)。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在校上网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访者都有自带电脑回校,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9.22%。当然,也有很多同学会使用手机来上网,占总调查人数的80.39%
分析:大部分同学在学校都会或多或少地通过不同的渠道上网,上网人口占大多数。这说明了网络在大学生这个群体里是非常普及的,而且对于大学生生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大学生网龄情况:
数据显示,网龄为3年以下者占12.75%3-5年者占23.53%5-8年者占42.16%8年以上者占21.57%。网龄为5年以上者占多数,则大部分人在中学,甚至有的在小学就已有上网经验。
分析: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大部分同学都有一定的网龄。本次调查显示,只有少数同学是到了大学才接触网络的,而大部分受访的同学都有不短的网龄。根据笔者的经验及推测,在6-8年前,网络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并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同学都是由网吧开始他们的“网络生涯”的。由此亦可推测,网吧对现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开始接触网络有着很大的影响。
3.大学生上网时长情况: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在上完一天课之后才会上网,占总被访人数的58.82%,而早上一起床就上网的占14.71%,午休上网的同学较少,只有10.78%,选择其他时段的同学有12.75%。只在双休日、假日上网的同学很少,只有3.92%。而大家日均的上网时长大多在2-5小时左右,占53.92%,但疯狂上网者也不少,占13.73%
    分析: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在工作日都有上网的习惯,只有绝少数人只在双休日、假日上网。而大家的日均上网时长则主要集中于2-5小时之间,但仍有不少同学会每日上网超过8小时,由此可见,还是有不少的同学对网络的依赖很强。
4.大学生上网的内容: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在上网时,一般首先打开的是QQ等聊天工具软件,占了被访者的72.55%。而大部分同学上网主要是为了看电视剧,电影等娱乐消遣以及上网聊天,选择此两项者有61.76%50.00%。也有近45.10%的同学表示他们会查资料、看书或者做作业。而21.57%的同学会上网玩网游,选择其他的同学则有9.80%
    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聊天工具对大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同学通过使用这些聊天工具来进行很多不同的工作,既能方便与朋友交流,也拓宽了他们的交友面。其次,数据说明,很多的同学会花很多时间来看电视剧和电影来消遣娱乐,或是交友聊天,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只着重网络的娱乐消遣功能,未能全面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只把时间花在消遣上显然不利于我们的成长。当然,还有不少的同学会通过网络来学习吸收更多课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而对于选择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可以看出还是有不少同学会通过网游来放松自己,但这样的同学并不多。
5.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占65.69%)认为自己对网络还是比较依赖的,他们认为自己每天都要上一下网,但是时间不长。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好,一点也不依赖网络,可长时间不上网的有18.63%。选择非常依赖的同学也有12.75%,而完全依赖的则有2.94%
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于网络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说明网络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有超过15%的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了。显然,这样的情况还会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而不断扩大。
6.大学生上网与学习:
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认为上网能促进学习,占了总人数的38.24%,认为不是很密切的占22.55%,认为会耽误学习的占21.57%,而认为学习必须依靠网络的占17.65%
    分析:由数据可以看出,有近80%的同学以为网络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认为网络能够促进或是帮助他们的学习的占了多数。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看见很多同学能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和拓宽自己视野。但有不少同学认为网络耽误学习,显然没有全面认识到网络的作用。对于选择学习必须依靠网络的同学,我们认为大学生群体中,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过于依赖网络来学习,缺乏自我学习或是多方位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固然是好,但是也应当适当、适量。
7.大学生网络交友情况:
数据显示,对于陌生人加为好友这种情况,表示不经思索就加的同学比较少,只有3.92%,表示绝对不加的也只有10.78%。表示会看一下资料再加,或者通常不加的相对其余两项较为平均,分别有45.10%40.20%
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不会见网友,占65.59%,认为只会见长期交往的网友的有29.41%,认为只要对方提议就会去见的同学较少只有4.90%
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上择友这个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看法的。他们很少会随便加陌生人,即使要加,也会看过资料再做出选择。这表明,大学生网上交友不滥交,开始懂得保护自己。
而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表示因为出于安全理由,都不会去见网友,这表明大部分的同学都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一些同学认为,即便要见面,也要经过长期的交往,才会有见面的可能。
8.大学生网络交友的选择:
一方面,大部分同学的网络友谊已经延伸到生活当中,有55.88%的同学表示,他们的朋友当中有一些但不多的朋友是网上认识的,而有7.84%的同学甚至有不少网上认识而发展到生活中的朋友。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没有是从网上认识的则有36.72%
另一方面,大学生网友的年龄层主要分布在同龄人范围较多,占了绝大多数,有92.16%。选择比自己年纪小或者年纪大的只有1.96%5.88%
而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网友,应当是和自己志趣相投的(78.43%),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应当是学识渊博的(45.10%)或是人生经历丰富的(46.08%)。认为网友要是一个时尚潮人的不多,但也有21.57%。选择其他类型的有6.86%
分析:
一方面,网络交友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大,网络中的友谊已经开始逐步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生正在通过网络来拓宽自己的交友面,扩大自己的人际圈子,不再只是永远躲在象牙塔尖不知世事的懵懂少年。
而他们选择的网友,年龄层大都集中在同龄人,这说明大学生的网络交友中,同龄交流较多,与不同年龄圈的人交流较少。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交友的过程中,大都希望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有很多人会希望网友是学识渊博的或是人生经历丰富的。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通过网上交友来寻求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或是通过网络交友来学习或得到更多平日自己所缺乏的知识、经验。这些迹象可以看到,大学生交友不是盲目的为了打发时间,而是有潜在的理性需求的。
9.大学生与网络聊天: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与网友聊天的话题一般集中在兴趣爱好上(70.59%),另外也有一半的受访者会向网友谈心倾诉(50.98%),关于学习工作的话题较前两者少(43.14%),而选择现实中不会和其他人聊的话题则相对较少(33.33%)。还有5.88%的同学选择其他话题。
在网络聊天与现实交流的比较中,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说话的对象和话题(48.04%)。除此之外,有39.22%的同学认为网络聊天较为轻松,还有11.76%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区别。只有0.98%的同学认为网络聊天更拘谨。
分析:
结果显示,闲谈话题是大部分同学日常网聊的主要部分,也有不少同学会谈论关于学习工作的话题,这说明了不少的同学们也利用网聊来帮助学习或工作。还有一些同学会在网聊是谈论平时不谈论的话题,例如一些比较隐私的话题,或者觉得平时难以和别人谈论的话题。这说明现在有不少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来释放一些“另类”的压力,说一些平时“不能说出口”的话,也说明这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与别人缺乏正常交流的情况,很多话不能面对面说,只能跟看不见的人说。
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在网络交流中相对轻松,能自如交谈。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网上聊天更轻松,再一次表明现代大学生在日常与人交流中缺乏一种社交能力,在日常面对面的交流中显得拘谨,因而相对地认为网络交流更轻松。
10.大学生与网恋:数据显示,有63.73%的同学不支持网恋,选择没所谓的则有36.27%,认为很期待网恋的为0.00%
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恋还是相对较为理智的。显然,大多的人对于网恋的负面影响还是有理性的认识的,大学生对于自身安全,网络信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认识,这是乐观的一面。但仍有近四成受访者对于网恋还是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现代大学生的一种“跟着感觉走”的恋爱观。
11.大学生与网络违法犯罪:
数据结果显示,在对待不良信息方面,有5.8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经常地浏览不健康网页,而15.69%的人则表示偶尔会看,超过半数(54.90%)的受访者在无意中看到的情况下都不会特别抗拒,只有23.53%的同学会主动抵制不健康网页。
而对于网络犯罪,大部分(77.45%)的同学都认为是不正确的,但仍有11.76%的同学认为网络犯罪与自己无关,甚至有8.82%的同学认为网络犯罪很厉害,想要一试。
分析:
一方面,结果显示虽然有过不少同学能主动抵制不健康网页,但大部分同学对不健康网页的态度都是不抗拒的。这表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于建立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是缺乏认识的,以为不传播就没有错,就算看一看也没有所谓。
另一方面,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具体网络犯罪行为还是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的。但仍有一些同学的法律意识淡薄,未能自觉抵制及加强防范。
三、对调查结果的一些思考及倡议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不管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为什么同样是使用网络,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些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在此,就大学生上网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倡议 
1.充分开发校园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绿色网络通道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可以为自身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帮助。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不少的同学中认为网络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充分认可网络具有了解信息、帮助学习的作用,并且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上网不会影响学习或对学习的影响很小,不少的学生还能妥善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由此可见,一味地限制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不恰当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下下策。目前,基本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网络主页,也有比较充足的校内网络资源,可惜的是学生登陆学校网站的几率很低,他们利用校园网的目的也很单一,多是查询考试成绩,少数学生会通过校园网查找学习资料。校园网络的传输速度就更加不敢恭维,有时候打开一个网页也需要几分钟。网页内容的有限性、网络速度过低,使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在网吧上网,只有极少学生选择在学校机房。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上网的机会提供的改进依据。学校应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网页内容,提高网络传输速度,为学生建立绿色网络通道。
2.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也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 网络世界”和“ 现实世界”的差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 免疫力”,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遵守网络“ 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要给予温暖的关怀并进行积极的治疗。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从心理角度分析,大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从众心理、逃避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导致的,因此要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勇于面对现实生活。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心理特点的认识,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制力。通过团队训练的方式引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培养自信心和包容力;也可以让网络成瘾的学生组成心理训练团队,就其沉迷的原因进行交流,寻找个体沉迷网络的症结,在相互鼓励中摆脱网瘾。
4.丰富校园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娱乐生活,他们在网络上游戏、聊天、看电影,以此来填补自己的课余时间。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参与面狭窄,有些活动没有迎合学生的心理、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欠缺。校园的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增加了各种参与机会,使他们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增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并且还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学术讲座,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满足大学生们友谊社交、独立自由活动等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减少对网络的痴迷;还可以创办各种社团组织,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展示的舞台,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就在大学生为传统教育那种求同过多,求异过少封闭式的弊端,埋没了个性而叫苦的时候,网络的出现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互联网向大学生展示各类知识结构,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学习的内容自然大大超出了狭隘的课本范围,这对于大学生能力的提高应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也带了一些不良的信息,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好奇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但如果把握得不好,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E时代也是迅速创造距离的时代,在纷繁的现象背后,仍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清静的大学校园也是如此。大学生应从各种利弊来考虑,适时但不沉溺于网络,处理好自身的任务——学习与上网的关系,使网络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绚烂的一笔!
附:大学生网络观调查表

 

二、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

08涉外文秘
执笔人:
组员:陈楚怡、潘雅莹、黄迪萍、吴金阳、吴婉瑜、韦慰、苏美尹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以及消费观;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方式:电子调查问卷、采访
调查时间:201049日——416
 调查问卷:共收到228份调查问卷。
 调查人员:陈楚怡、潘雅莹、黄迪萍、吴金阳、吴婉瑜、韦慰、苏美尹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呈现出多种特点,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以及访问形式,共有102名男生,126名女生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8001000元之间,由于我们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消费水平相对偏高。
2主要消费
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吃的方面,处于250350350以上的分别占了38.59%45.62%。从这点来看,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是较高的,准确说目前大学生的生活处于小康水平。
3其他开支
从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吃的方面的花费,其他主要都用在了上网,电话费和购买日常用品。大学里的手机普遍率很高,同学有分散在各地,平时联系较多。
4生活费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4.78%的同学的生活是全部来自父母。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兼职或是其他形式来作为生活费来源,正是由于钱来自于父母,形成了一种依赖,花钱也毫无顾忌了。有的同学打工的目的也不是在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这是中国大学生中的一种现状。但有些同学觉得花父母的钱,心有愧疚,希望以后有所偿还。
5消费情况
从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大多数同学在拿到生活费的同时会做出计划,但除了生活费的支出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如恋爱、通讯、交通、学习等费用致使有75%左右的同学觉得自己每月消费情况偏高,甚至会出现“月光“现象。


 

二、 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在调查中,当问及财商概念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只有10%的同学有记账和储蓄的习惯,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他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1.49%同学在300500元之间,在“勉强过得去”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9.91%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基本无忧。有27.63%同学在80010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10.96%同学在100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缩减饮食支出用于其他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学生看来,吃饭是最无关紧要的一项支出。很多学生为了其他开支,诸如: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美容投资等的需要,不惜花掉生活费的一半,甚至缩减饮食费用,用于购买其他非必需品,消费结构普遍不合理。例如,一些女同学为了追求漂亮,而购买化妆品和时髦服装;一些男同学因为沉迷游戏,经常省掉早餐而把钱用于购买游戏卡和电脑软件上。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4、炫耀消费
炫耀消费往往不是大学生必需的消费,大学生进行这种消费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突出自我。所以炫耀消费的消费品往往档次比较高,价格也不低。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同学之间在某些方面会相互比较,有些同学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有什么,甚至超过别人所拥有的。在消费的时候,大部分同学会因为人有我有或是追求时尚、品牌,当然,他们也要为品牌商品的附加值付出更多的代价。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希望通过这种炫耀性的消费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他们一般会出手比较阔绰,以此达到令其他同学刮目相看的目的,甚至得到更多的尊重。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不少学生视勤俭为寒酸、视浪费为慷慨、视奢侈为高雅,艰苦朴素不再被成为美德,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已成为大学生奉行的消费时尚。社会上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他们在价值观上偏向金钱、追求享受,在这样一种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以及这种人生价值取向的思想意识支配下,大学生不愿意经受生活的艰苦,回避生活挫折,导致生活态度的消极和进取心的迷失,进而不注重自我精神的修养,降低了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在一味悠闲、舒适和随心所欲的自我放任中,养成了缺乏高远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格,形成以自我中心的思想,严重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当今社会,传媒宣传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以及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一方面,传媒不停地向大学生传送新商品以及新服务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传媒所传达的文化观念以及其他信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极其敏感,对社会的变化也极其关注,此时的消费心理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暗示。
2.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方面。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消费都是尽量满足,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决不让孩子在外吃苦受累。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影响下,对孩子的合理不合理的消费要求不加分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的不良消费习惯。另外,由于家长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使得一些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承受能力,他们认为花父母省吃俭用挣来的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的同学为了攀比消费,买一件衣服或吃一顿饭就花掉父母近一个月的工资。在社会上曾流行这样的话“家境富裕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方便且无需密码的取款机,而家境稍差的父母,也甘愿做儿女的榨汁机”。
3.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装消费观念培养费的重要影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面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四、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对策。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学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解决方法
1.培养科学的消费理念
根据大学生消费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教育。适度消费就是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消费层次,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消费。它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懂得消费欲望不可强行抑制,又应避免过度。学校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1)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要注意寻找正面典型,加强宣传和正确消费观的弘扬,要教育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的、合理的,要注意培养他, 们吃苦耐劳、勤俭节, 约的优秀品质,以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引导他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拒绝高消费求、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费意识。(2)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既懂得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懂得在微观上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应该把消费观念纳入到校风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范畴,大, 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3)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劳动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学校应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消费教育这项工作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4)高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与其消费质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心灵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具有直接的帮助。同时,也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既可改进消费结构,又提高了消费质量。
2.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理财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知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把理财意识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对学生加强引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可从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中锻炼他们的理财技能,使其获得理财经验,从而使他们通过理财意识的培养做到消费合理、开源节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3.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行为的不确定性与消费的不稳定性。这不仅需要外界给予其一个良好的氛围,更要求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完善其消费行为。这首先要求大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能够对自身行为的正确或得当作出判断。这不仅需要依靠外界的影响,同时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其次就是要正确合理看待自身的需求,能够恰当安排可支配收入,理智地进行消费,时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不会因为在一时冲动而盲目消费。再有就是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个性特点,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去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认同。
总之,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和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只有了解他们独特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特征,关注他们的精神物质需要,才能培养他们适应时代潮流、科学的消费理念,增强他们对不健康现象的防御和测试能力,进而引导合理消费,并建立有节、有度、合理的健康消费心理。
五、结论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消费中还出现着很大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坚决杜绝.都还不清楚.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各种现象都会出现,只要正确的指导,留下合理的.抛开盲目的东西.大学生的消费必定回走向合理化。
时间:Jun 12, 2010 3:00:00 PM   

录入者:关淑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