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彩的角色扮演游戏(读书笔记获奖作品)
“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无关的想法都从你的头脑中驱逐出去,让周围的一切变成看不见听不着的东西,不再干扰你。” 有没有觉得这段文字的口吻特别让人感到熟悉呢?很多电影片段中心理专家进行催眠时讲的第一句往往就是这样。而这段话也正是《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开头第一句。于是,作为一个读者,你渐渐地被卡尔维诺催眠了,按着文章开头片段的要求,选了一个舒适的时间、地点、心情、姿势,然后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其实,小说的主线乏善可陈,一个男人因为一本书与一个偶遇的女人产生了牵连并逐步产生了情感(假设故事的简介就这样写,相信不少人会看完简介后就把书放下)。所以卡尔维诺采取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法——第二人称写作。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去换书不料到手的却是另一部小说,且读到一半又戛然而止。各种问题一再发生,“你”只好锲而不舍地追索。就这样,如同角色扮演似地,现实中的读者进入了小说,你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你”,“你”和一般的读者重合了。或许读别的书时,大家可以慢悠悠的,只要不是急着知道主人公的结果,都能在阅读的途中“停停走走”。但这在读这本书时不行。你迫切地想知道“你”怎么样了,“你”得不到想读的书的那种迫切感如同双手扼住你的脖子,你需要一口气读下去才能维持呼吸。你不是在读书,从被《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第一句话催眠起,你就开始了角色扮演的游戏,开始了探险,在故事与现实交织的幻境中经历体验一切。
如果仅仅是这样,《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还不够吸引人,卡尔维诺也还算不上大师。不就是角色扮演么?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千篇一律的打怪升级会让玩家厌烦,继而存档关闭游戏。读书也是一样,假如故事里“你”像侦探那样一直追寻最初那本书的线索,时间一长,你就会厌倦、停止阅读。但别急,卡尔维诺还有第二招。
“你”就在阴差阳错中把书一本接着一本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的开头。简单地看,《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框架与《一千零一夜》、《十日谈》、《水浒传》很相似,但它又在已有的这种小说结构上发展出了新意。它涉及了 “神秘小说”、“社会幻想小说”、“魔幻小说”、“悬疑小说”等多种小说类型,嵌套的十部小说不同程度地模仿了十种风格。比如,《在马尔堡市郊外》追溯一个家族的世代仇怨,这不由的让人想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怕寒风,不顾眩晕》里的性、革命、暗杀和背叛等则如同我们所熟悉的昆德拉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情节;《在月光照耀下的落叶上》里那种浓郁的日式风情就如同日本文学经典《雪国》中的景象。这就如同角色游戏中的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每进入一个新场景都会让你精神一振,一直保持兴奋与活力,在阅读中,与小说中的“你”一起过关斩将,经历着阅读的艰辛、期待、焦虑与快乐。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阅读是艰辛的呢?因为这十个故事只有开头——故事总在“线索”刚刚展开、“疑云”刚刚浮起时就中断,只留给你大片空白。其实,某种意义上,一个线性的、完整的故事,影响人同时也禁锢了人的想象。它再怎么优秀也只属于作者,你只是一个局外人。而卡尔维诺有意用空白来引发你最大程度的想象。他说:“小说中未言明的东西比言明东西更加丰富,只有让言明的东西发生折射才能想象出那些未言明的东西。”我们会发现,一个游戏本身的玩家参与度(也就是游戏的开放性)越高,越能吸引玩家。因为玩家有越多的选择,游戏就会产生越多的可能,人们就会不懈找出各种结局。这本书就是卡尔维诺为你精心设计的游戏,十个故事的开头如十个原点,任由你绘上放射线,延伸,分叉,交织,你可以用“你”的身份作出你的选择,在十种奇境中尽兴遨游,不知疲倦。
再精彩的游戏,也会有通关的一天。十个小故事的题目在结尾处又组合成一个故事的开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马尔堡市郊外,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不怕寒风,不怕眩晕,在逐渐累聚的阴影中往下望,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线,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在空墓穴的周围……‘最后结局如何?’他问道,急不可待地欲知下文。”读到此刻,也许你也急不可待地想知道下文,“第七位读者打断你的话说:‘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结尾吗?古时候小说结尾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这就是卡尔维诺借“第七位读者”的口给你的回答。你可能会失望,可能会厌倦,可能想放弃这无止境的、不现实的角色扮演。但卡尔维诺不亏是大师,他早已看明白读者们的心理,在虚晃一枪后,他献上了这个追寻探险游戏的结局。“男读者,女读者,现在你们成了夫妻,宽大的双人床允许你们同时进行阅读。柳德米拉合上自己的书,关上自己的灯,头往枕头上一靠说道:‘关灯吧!你还没读够?’你则说:‘再等一会。我这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了。’”这句话就是心理专家最后的那个清醒暗号,一下子,你如同大梦初醒,伸手摸了摸床,旁边并没有‘柳德米拉’,不,你也不在床上,你还在椅子上,甚至你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男”读者“你”,而是我。
这样的结尾意犹未尽,却意味深长,作者似乎在暗示:阅读并没有随小说的结尾而结束,阅读仍在继续中,如同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那样,写作、阅读或者生命,无一不是如此。于是,在距离读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已经过去几个月后,我在写读书笔记时选择了这本书,坐在电脑前,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敲着,也期待着下一个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