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毕业生的应对与选择

发布者:中文学院-韦俏汐发布时间:2020-09-08浏览次数:525

      本网讯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相比去年增加40万人,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疫情时期,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实习就业等方面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缓解?相关单位如何应对?



相关政策保障毕业生就业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早早开始寻找现场招聘的替代方案。许多高校选择“线上招聘紧急启动”,即学生在空中双选平台上进行在线沟通和视频面试。双选会结束以后,双选窗口将继续保留,参会学生可继续浏览信息投递简历,由用人单位自行安排面试方式。还有部分高校则会采取“精准对接,简化流程”的方式,即学校就业中心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就业意愿 “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学生若想应聘某一家事业单位,则需录制短视频进行自我介绍以及投放简历。据了解,这些措施对于毕业生来说十分有效便捷,且很好地减轻了毕业生们的就业压力。

 疫情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新闻发布会提出“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资助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在部分行业招聘受疫情影响的同时,其凸显出的人才缺口也给高校的就业和人才培养指出了努力方向,为毕业生们提供多种选择。

 国家还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等一系列政策。


毕业生所受影响

 为了解疫情时期的毕业生们在论文答辩、实习就业等方面所遇困难及应对方法,我们对学校的几位毕业生进行了采访。

 中文学院方师姐表示,疫情期间最受限制的地方,就是答辩完全没有和指导老师沟通,所有准备的东西都是自己上网搜经验贴,参考别人的经验然后进行准备的。不在学校,没有办法当面和老师交流,给她带来诸多不便的地方不仅在答辩过程中有体现,在写论文和修改的过程中也让她深有感触。

 对于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方面,方师姐提到,因为疫情原因,找实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延得比较后。而今年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之前三四月份的时候许多公司的面试都是线上面试,但是线上面试就没有办法去考察这个公司的实际工作环境,只能另外再花时间多了解,会比较费心思和精力。方师姐还主动分享起她同学的经历:受疫情影响,毕业证会比较晚拿到,但她同学的公司要等其毕业证拿到以后才肯签合同,于是五月份面试成功的工作硬生生拖到七月才能上班。

 据悉,方师姐因为家里的原因,搁置了找工作的事情,并没有去实习。对此,方师姐表示自己还好,并解释说“因为确实是有事情,而爸妈也都理解,各方面也都给予了关心和支持,才让我没有太大压力。”

 而在待业过程中,方师姐也不忘为自己规划未来。她提到,虽然未来目标还不清晰,但心里也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自己本身比较想从事教师行业,如果接下来没有在某所学校找到理想的岗位,那么可能就会去机构上班,为以后考编进学校积累经验。

 中文学院的邓师姐目前在广州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同时也帮助主管做全媒体运营的工作。

 邓师姐表示,受疫情影响,他们采取线上答辩的方式,而在答辩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网络不顺畅。而且网太卡、突然断网或者是听不到对方声音等问题经常出现。邓师姐也给出了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那就是尝试用手机开热点或者直接换场地。

 面对就业问题,她说,虽然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但是前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找工作难。因为现在企业招人的指标也收缩,优质招聘资源又基本只对接一本学校,她找工作的时候简历被拒了很多次;另一方面是前期在广州生活工作都很难。因为广州检查还是比较严格的,再加上找房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就业前期一旦实习没找到或者工资没跟上,生活也会很困难。

 经历过找工作的诸多不易后,邓师姐提出她的观点:工作很大程度要看双方的双重偶然性。毕竟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未必在短期内需要人,于是很容易出现面试完了就反悔的情况。就公司和面试者双方而言,这种双向选择在当下来说风险性都很大——一方面公司要低成本招高质量的实习生,另一方面实习生也想多方对比,找个待遇好的公司。故很容易错失机会,到时候就一个实习机会都不剩了。

 在疫情期间找工作,邓师姐认为,找工作时要狠得下心快速做选择,还有就是先求稳再考虑未来。

 管理学院郑师兄的情况则与上两位不同。郑师兄表示,在为论文答辩准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只是觉得不在学校查阅文献有些麻烦,且不能和老师当面沟通也成为了他一个小小的苦恼。至于毕业就业方面,邓师兄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是在年前就已通过校招找到工作。


高校应变态度

 我们针对疫情下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对中文学院院长王毅进行了采访。

 对于今年毕业生的论文采取线上指导和线上答辩的方式,王毅院长认为,这种方式对比起以往线下指导、答辩的方式,效果还是差一些的。“在论文指导方面,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最有效率、最高效果的是面对面的论文写作理想状态。就是学生写出了草稿初稿,指导老师认真批改,然后可以一句、一行、一段地告诉他,哪些地方思考的不够深入,哪些地方表达的不够流畅,哪些地方心意还没有挖掘出来,哪些地方论据还不够充分。论文指导的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这样,这在线下来做是比较好的,在线的效果就会差一些。答辩方面,在线下答辩的话,学生站在答辩台上,老师会提出问题,学生当场回答,老师还会追问他。如果时间、条件允许,它是一场有质量的、有收获的学术汇报和学术探讨。如果是在线答辩的话,那它的感觉和效果还是要逊色一些的。”



 对于今年许多校园线下招聘会取消,加大了毕业生找工作难度这一情况,院长表示,线下的招聘的确少多了,本来也不允许在线有一些招聘。虽然在线的招聘仍然缺乏面对面的面试所能实现的那种效果,但是学校尽可能地为毕业生们提供建议和帮助。如中文学院会利用校友,老师们从朋友、从微信朋友圈等不同的途径得到一些消息后,马上就会告诉同学们。不过,学校包括学院本身,都不是直接的工作岗位的提供单位,它只能是收集一些信息,它只能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找一些相关的人脉、关系、资源来帮助大家。学校和学院老师们一定会尽力去做,但是对于效果也不能太乐观,主要还是要看学生们自己的能力。

 不少毕业生在面对疫情下难以找工作的问题时,选择了考研或考公。对于这个现象,院长认为,在这工作岗位明显减少的特殊情况下,学生们选择考公或者考研,是一个比较明智的,也比较现实的一种应对措施。虽然做出这种选择的人肯定比毕业就正常找工作的人增加很多,考公考研的难度和竞争的紧张程度也增加了,但这也是一个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系统,梳理自己学习的一个阶段。院长对此现象表示赞同。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先的很多计划,使今年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比往届的毕业生更加困难,心里的压力也很大,毕业生们对未来的情形产生了焦虑、不确定感。越是在这种时候,拥有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特殊时期,要相信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同时更要相信自己。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影响,教育部提出了多项措施,社会各方也积极为今年的毕业生们出谋划策。毕业生们应该充足准备,积极争取,努力提升个人的能力,毕竟外部只能提供机会,而能不能把握住机会,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最后,院长建议大家:先就业后择业,先从一个岗位,哪怕这个岗位自己并不心仪,甚至不喜欢,先从这个地方慢慢地干起,有了树枝,有了能力,有了工作经验,将来还是可以找到一个相对自己喜欢的,能够把爱好和工作融为一体的人生立足点。




收集资料:周銮冰

采访提纲:吴雨晴

采访:关雪晴、吕晓婷

写稿:黎欣、陈楚贤、马明琳

编辑:李意琪

(图源网络)


Baidu
sogou